因为无知亦无渴望之感,以为信天主信就是了,主日去教堂,遵十诫、守四规就是合格的教友;以为早课、晚课等几本经就涵盖了所有信仰道理;以为看圣经看教会书报是修道人的事,是神父的必修课,否则讲道语言干瘪。
但作为基督徒,当我们踏进神圣的殿堂时,有没有意识到带在我们身边的4G手机会成为一种诱惑,影响我们念经祈祷、恭读圣经、聆听讲道、参与弥撒圣祭!
信鸽报主编杜松杰神父在交流会开始谈了一些对报纸及通讯员的感受,他表示文字是最好的载体,通过报纸和网站可以让人了解各堂区的信息,也正如宗徒们在圣神默感下撰写的圣经一样,对教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李神父宣读了圣经《德训篇》第三章八至十八节:儿女要孝敬父母。说明了孝敬你的父亲和母亲——这是赋有恩许的第一条诫命。深刻揭示了《圣经》和中华传统文化是相通的。
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在世上的福音宣讲,持续发现诵读及聆听圣经如何能滋养合一的建设。我在他们内,祢在我内,使他们完全合而为一,为叫世界知道是祢派遣了我,并且祢爱了他们,如爱了我一样(若十七23)。
据圣经记载,耶稣诞生在以色列的白冷城时,一颗耀眼的星星出现在白冷的上空。远在东方的三位常关注天象的贤士看到了这颗新升起的星,认出了上天的启示,喜出望外。一颗新星的出现是新王出现的标志。
你可以读圣经,发信德、望德和爱德,感恩,赔补,念玫瑰经,或者做任何一种适合在主耶穌前做的热心神工。你也可以坐在耶穌面前,一言不发,只陪伴着祂,就像你对待自己的知心好友一样。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作为基督徒家庭,要以信德为根基,尝试和学会以《圣经》中的经去解决每个家中难念的经。下午,李神父和任翠玲修女分别以圣经中的家庭和孩子的问题是家庭的问题做了讲道和分享课程。
我们知道犹太人的传统,他们非常注重学习圣经,特别是梅瑟法律——托辣(Torah),他们更是奉为至宝。
余姚姐妹分享了抄写圣经的心得,抄写圣经使心沉淀下来,通过拜圣体恳切祈祷,使不可能事变成可能。有姐妹分享自己多年的病,因着拜圣体向主恳切祈祷,病得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