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姐妹并肩携手同走圣召路,这是多么令人鼓舞的景象;独生的子女,离别父母,踏上圣召征程,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把仅有的儿子或女儿毫不吝惜地交在天主手里,这是多么令人敬佩的慷慨奉献。
比如,不少司铎受到活动主义的诱惑,尽管他们怀有非常慷慨的心,但如果他们不与那位沉默、祈祷、读圣书的基督保持关系,幷且每天虔诚地举行弥撒、朝拜圣体,他们的圣召和传教工作功效便很容易有危险。
教会开放以后,罗光义阿姨就经常到教堂参与弥撒和服务,她对自己很节俭,对需要帮助的人却十分慷慨。熟识她的教友杨惠芳阿姨感慨地说:“这个人啊,没什么脾气而且特别节俭,她经常一天就吃一块五的咸菜。
教宗对他们说:「日本需要你们,世界需要你们清醒振作,而非沉睡不起;需要你们慷慨、喜乐又热情,能为众人建设家园。」
教宗尤其强调了枢机在多项职务中对圣座的慷慨服务,写道:「他见证了司铎的热忱、忠于福音并建设教会。」教宗在唁电结尾保证为此祈祷,并颁赐宗座降福给所有为枢机逝世痛哭的人。
司铎们也应慷慨地履行听告解和为病人送圣体的职责,好让信友们有更多的机会追念和亲近他们的亡者。总之,这是帮助他们满足这些诸圣相通的高尚情愫”。最后,皮亚琴扎枢机解释了诸圣瞻礼与追思已亡日之间的联系。
他们应有“深厚的信仰和人性上的成熟”、“应能接纳、慷慨和度友爱共融的生活”、接受过“应有的圣经、神学、牧灵和教育学培育”,并且领受了基督信仰入门圣事。
在这封唁电中,教宗表示「感谢上主恩赐这位广受景仰的教会人士」,并赞许这位已故枢机「慷慨地善尽司铎职责」。
2004年,在一次传教中,他看到在教友家做弥撒,人多地方窄小,又不固定,他便慷慨地献出自己买的12亩地皮,一部分用作建教堂用,卖掉一部分用作修建教堂的经费。
他不懂得妥协、欺骗、撒谎、虚伪……等“厚黑”技巧,他对危弱者的同情和救援之慷慨、施舍之大方是最令人感动的,堪与最纯洁的宗教行为相媲美。“天真”——这是我心目中所能作出的对人的最高褒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