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病时走路困难,上祭台做弥撒有时是辅祭人员扶着。他关心每一个人的信仰,走访每一个不进堂的冷谈教友,传播天主的爱……,春节也从来没回过家。两年以来,教堂变化很大。
从摆设祭台的地方可以看到难民船只的遗体。教宗权杖、圣爵、读经台和祭台所用的木料,均取自难民靠岸兰佩杜萨岛时乘坐的船只。弥撒读经和教宗所穿祭衣的颜色,也在强调作补赎的意义。
旧约即天主籍梅瑟于西乃山下以牛犊之血与以民缔结的盟约,请读(出24:1-11)当时梅瑟在山下立了一座祭台,代表天主,十二根石柱代表以民十二支派,作为立约的见证。
起初圣髑被保存在教堂主祭台的一端。1636年时人们将圣髑放入刻有教会铭文的古铁匣中,移至堂中的偏祭台保存。1902年在兰其亚诺居民们的倡议下,圣髑被移入一座专为纪念此圣迹而特制的大理石祭台中。
祭台正中五米多高的十字架是视觉中心,祭台下方是由整块黄色云石雕刻的“最后晚餐”。圣体栏杆由淡灰色大理石柱头逐个雕花拼组而成。
举行弥撒的祭台设在体育馆内的一侧,祭台上方悬挂着一尊巨型木制十字架。教宗方济各站在十字架下发表了他在纽约的最後一次讲道。他引用《依撒意亚先知书》第九章中的话说: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见了一道皓光。
主礼给自己、共祭者、辅礼者,及全体信友洒圣水,边行边洒,连同辅礼人员一起进堂,迈向祭台。此时,歌咏团唱洒圣水经。到达祭台,致敬,奉香,就座。
因为杀人的枪在圣堂的祭台下面被找到了。这位判了刑的神父听过真杀人凶手的告解,明白整个犯罪过程。但他为了保守神工秘密,在法庭上只说了一句:我跟各位保证,我是无辜的。
平时在教友家祈祷,大瞻礼都得到野外空地搭建祭台参与弥撒。每逢大瞻礼,大哥就忙得不可开交:写庆祝瞻礼的大对联、小标语,拾掇场地,搭建祭台,请神父,找乐队,常常连饭都顾不上吃。
而南门堂口组织的20多位身穿统一红色服装的歌唱赞美团人员,站立在祭台前方服务,非常吸引人们的眼球。伴随《我看见神的爱》的歌声,来自教内外的嘉宾朋友与兄弟姐妹们的心慢慢地归向十字架,归向耶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