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陪伴临终者对于别人来说可能有些不可思议,但对于我来说,这是一种神圣的使命,从中我能够感受到主所给予的力量。
因此,慈母圣教会“切望信友参与这奥迹时,不要像局外的哑巴观众,而是要借着礼仪和经文,深深体会奥迹,有意识地、虔诚地、主动地参与神圣活动”(SC48),并极力“鼓励信友更完善地参与弥撒,就是在司铎领圣体后
这是一个极适时的神圣举措,是圣神光照指引下的行动。教宗的《信德之门》手谕,语重心长地为我们指明了:信仰的危机侵袭了许多人。这是一个时代的征兆。
因着圣若瑟在救恩史中的角色,他是一位常为基督徒所敬爱的父亲,从以下各方面就可以看出来:全球有不少圣堂奉献于他;许多修会团体、善会及教会团体,皆受其灵修精神所启发,及以其命名;在各个世纪中,各种尊崇他的神圣敬礼
把一切都相对化、与时俱进化,也就一定会变成渺小的机会主义者,会取消人的尊严,取消神圣的生活,这是极其悲惨的。世界上最悲惨的事物莫过于丧失了人的信仰力和真理的追求力。 我当然是一个有神论者。
这崇高的共融敦促我们抱持神圣、和蔼及谦卑的尊重态度(89)。耶稣在世时与世界建立了非常具体和亲切的关系,祂死而复活并享受光荣,以宇宙主宰的权柄临在於整个受造界(100)。
既是一篇中西对话的论文,自然而然会谈到中国文化,赖神父希望教会在这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文化当中,去探索它优质的可能性、神圣的可能性。
(玛5:3)道出教会的特色,虽然身在地下,心却在天上,所有基督徒因此应度一种立体化生活,即身在地上却心系天上,是从下到上,从地到天的一个神圣的旅程。
宗教是神圣的。宗教学家大多是圣洁的。宗教学家经常做的是些悲天悯人的关爱事情,直到把自己的生命献上,就像德肋撒修女那样。
教宗方济各进一步为我们指出说:在圣经中,多次提及神圣的正义。这正义被理解为完全遵守法律,以及每位良善的以色列子民遵行天主诫命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