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内有印度餐馆、中国餐馆、日本餐馆,当然还有泰国餐馆。别的餐馆都灯火明亮,只有泰国餐馆双门紧闭,正值用餐时间,却空空如也。门上贴着一个英文和泰文的告示:本店1月10日至14日关闭。没说原因,没有解释。
在中国的大陆教会,仅有14个教区成立了夫妇恳谈会,实在是需要加把劲儿了,因为有那么多的教友夫妇们需要这个宝贝来挽救和更新他们的婚姻生活。我是多么渴望这把火,能够在中国教会燃烧起来啊!
由于山谷险阻,一个方圆150平方公里且与世隔绝的纯天主教社区奇迹似地在中国出现。
现在看来,他的中国哲学的深厚积淀与人文学科的良好素养都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其作为一个学者,一个哲学家的胸怀和气度还是不够的。
期盼已久的费济生神父和他的福传中国宣教团来到了这里,这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爱的团队。我没想到一个看似普通的神父,一群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会带给我如此大的震撼。
我们知道,在中国天主教的教友人数中,农村人数占大部分。近些年来,平常生活在农村的教友人数是否还超过生活于城市中的教友人数,却不再是一个显然的事实。
鸦片战争后,中国门户被打开。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在遭禁教后重返江南,十多位传教士到上海,以徐家汇为中心建造住院、教堂、修院、藏书楼、天文台等机构。1864年,教会在因浚通河道堆泥而成的土山湾设立孤儿院。
在这约二百余年中,教会在中国好像已销声匿迹,但事实上她仍在艰难地前赴后继地传播着基督的福音。待道光后期解除禁教令后,天主教像喜逢甘露一样蓬勃发展。
在中国传教的叶步司主教于1908年曾写道:“经验告诉我们,为避免把洗礼拖得太久,快讲是有好处的,倘若你让他们等得太久,使他们得不到宗教的确定概念,他们虽然愿意奉教,也必半途而废。”
它们生产的彩绘玻璃在市场上广受欢迎,当时的高档建筑以及宗教场所均以用此为荣,被誉为是中国彩绘玻璃的“第一出品处”(丁悚《上海早期的西洋画艺术教育》);工艺厂的印刷所是中国最早引进西方工艺,使用石印和珂罗版技术的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