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意思是说,头上的星空让人从自然律中看到了创造者对万物的奇妙化工,产生无上敬畏;而道德律让人想到上苍赋予内心良知的神圣价值。对此,也让人无上的赞叹。
突然想起途中的那个乞丐,内心再也无法平静。弥撒刚完就急匆匆往回赶。天上已经飘起了雪花,风势却没有减小。冰粒一样的雪从黑洞洞的天幕砸下来,打在我脸上,刀割一样的疼,我的脸已经失去了知觉。
然而,教会效法它的神圣导师耶稣基督,他面对的都是具体的人,尤其是软弱无辜的人,这些人是不正义和罪恶的受害者,也面对那些因为堕胎和离婚而身染重罪的,内心带着如此创伤的人,他们设法寻求良心平安与复原的可能性
想起当时来很是可笑,每到主日天,许多要好的同学都邀我去看电影,而父亲却让我进堂念经、望弥撒,我打内心很不乐意,只是迫于父亲的压力,不得不去教堂。一次堂里买了两个大闹钟,放在祭台两边。
因此,为她们提供宗教服务也需要顾及她们在语言上的不同需要,如:英语、西班牙语、菲律宾语、普通话⋯⋯监狱牧民工作确实是繁重而琐碎,但每当看到有在囚人士,因认识了耶稣基督而有所转化,愿意悔改,内心涌现的那份喜悦实在难以形容
人在堂内心应在,遵规守诫莫例外。进堂门时朝前观,先看祭台和圣龛。红灯亮,标志明,顶礼膜拜心有诚。供有圣体单膝跪,姿势规范要到位。明供圣体双膝拜,这个要求应常态。点个头,鞠个躬,显得礼仪有些轻。
因此,教宗叮嘱在场众人要留意“内心的急切感”,因为安心无忧是一回事,而如同义人那样“心灵平安却有急切感”则是另一回事。治疗“丢弃文化”的解药行爱德意味着“不停关注穷人的面容”。
这种分享不是给他人做老师,而是分享那些独特的时刻,领会到上主是生活的,亲近人的,祂点燃我们内心的喜乐,或者拭去我们的眼泪,祂传给我们信心和慰藉、力量和热情,或是宽恕和温柔。
“美”和“善”能带动人内心美丽的火花,去治疗种种的创伤,让人能以崭新的光辉和深远的喜乐充满生命。最后期望摄影展让人重新认识美的价值,感受天主的真善美。
丝竹管弦,琴瑟和鸣,如同高山流水,进入观众的内心。在弥撒中,听惯了钢琴或管风琴等西洋乐器的演奏,这次用传统乐器演奏给人一种国风雅致、古韵悠扬之感。民乐融入弥撒曲同样和谐、动听,别有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