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这一段诏令显示出我们面对圣言时,是与活生生的整个基督的相遇,所以与生活的主基督相遇必然加深我们对赐人生命的圣体的认识。以下分三方面来探讨。(待续)摘自《天主教第七届华语圣经研讨会》
当面对一个家境十分困难,又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无力支付手术费的病婴,神父的真情呼吁,参与弥撒的众教友慷慨解囊的场景,曾让多少人为之动容,那情景让人感到天主赋予人类纯洁善良的本性之美。
第二天我去给老夫人送报纸,我又能坦然面对老夫人给予我的亲切温和的微笑并且也能回她一个微笑了。她为送报纸的事谢过我之后说:“我有点东西给你。”原来是一袋饼干。我谢了她。
面对这一切,宋神父祈求天主助佑,使他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为了充分发挥天主赐予他的聪明才智,他决定像教小学生一样,让教友们燃起争做优秀教友的火焰。
是把天主的善,实行在他身上的好心人,福音中善心的撒玛黎雅人的故事,充分展现出一个人在面对另一个受苦、受难者时,所怀有的高贵情感与响应。
会议期间,五大宗教达成共识,联合发表了一份“倡议书”,就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提出“更新观念”、“端正认识”、“推广普及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从家庭和社会两方面对未成年人进行环保教育”的倡议。
他们的内心非常害怕,不敢面对天主。因此找一些工作忙、没有时间等借口一直拖着,这一拖就是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直到眼睛花了、头发白了还是下不了悔改的决心。他们心中也知道该恭敬天主,但他们在等待。
离开家,我开始了千里之外的漂泊生活,面对许许多多的困难与挫折,流露在我脸上的依然是轻松与快乐。其实我明白,外表的坚强来源于内心日益坚定的信仰,更源于我心中永远的楷模———父亲。
尼尼微城悔改了,可是约纳面对这悔改却很不高兴,遂发起怒来(约四1),甚至责备上主。教宗说,约纳和尼尼微的故事可分为三部分。首先是约纳拒绝上主托付给他的使命。
教宗表示,面对众多弟兄姐妹的苦难我们并不冷漠无感。他们是基督的见证人,有时甚至流血牺牲;这是天主教徒、东正教徒和新教徒的共同经验,比那些仍然分隔我们教会或教会团体的差异更加深刻和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