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教会礼仪纪念首位殉道圣人斯德望,当天中午教宗本笃十六世在三钟经讲话中说:“基督徒殉道者实现了爱对仇恨与死亡的胜利。让我们为那些因着忠于基督和教会而受苦的人祈祷。
基督信仰告诉我们,死亡不是结束,只是新生命的开始。因此,我们祈祷,让无辜的遇难者早日安息于天乡父家,分沾同是无辜者的基督的救恩。我们祈福,让幸存者坚强地活下去,让上苍的祝福通过我们大家给与灾区。
教宗继续说,耶稣的这个举动,预示了十字架苦难和为人类的罪而接纳死亡,揭示了天主圣三间的旨意和意向完全一致。
其实在每年的11月,我们无论庆祝诸圣节,还是追思已亡瞻礼,主题均与死亡和永生及救助炼灵有关……——(摘自2022年11月的文章,“善度炼灵月,救助炼灵,也效法玛尔定照顾隐藏在弱小者身上的主!”)
是否有比死亡更强大的势力?”他们随身携带着乳香、黄金和没药,这些礼物很好地象征了上述内心深处的疑问,之前没有人能给予令人满意的答案。现在,在马槽里的圣婴耶稣前,答案便开始成形。
修女补充说,通过团体的传教服务,“作为献圣母于圣殿道明仁爱修女会的修女,我们克服对死亡和绑架的恐惧,使我们的工作保持活力。此外,作为海地人,我们感到有责任在人们最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为他们奋斗、牺牲。
他首先谴责了加沙平民住宅遇袭,包括4名儿童死亡的事件,表示:“这是残暴,而非战争。我这么说,是因为心被触动。”
尼苛德摩一如我们所有人,可以仰望被钉在十字架上的那位:祂战胜了我们所有恐惧的根源--死亡。让我们也抬起目光,望向被钉的那位,让耶稣与我们相遇。在祂那儿,我们找到希望去面对我们生活中的改变、获得重生。
我们要决心忍受任何苦难,甚至死亡,也不可失去耶稣。已经失去耶稣的,必须用痛苦和补赎的眼泪去找寻他,借着一个妥当告解,必定能在圣殿中再寻到他。
他说教会存在是为了福传,也就是说为了宣讲,为了成为恩宠的渠道,为了罪人与天主和好,并为了使基督的牺牲在弥撒中永存不朽,并纪念他的死亡和光荣的复活。《在新世界中福传》描述了福传的本质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