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解释说,基督每天问我们,对我们而言祂是谁,但是我们只有像祂的门徒那样生活才能回答这个问题。 基督徒要想真正了解耶稣是谁,他应该度一种门徒的生活,而非研究员的生活。
(参阅:路二十三42)这是教宗方济各11月4日星期一上午在圣伯多禄大殿为过去一年来去世的枢机和主教们主持追思弥撒时,在讲道中引用《路加福音》中的一句话。
这是福音中耶稣对门徒的召叫,“舍弃一切”更是他对门徒的一个高标准的要求,是跟随的先决条件。在四本福音书中,我们可以找到主耶稣、训练和培育门徒的计划和过程。祂是一步一步地把门徒们带到成熟的地步。
在耶稣升天后,天主的母亲与门徒们聚在一起并非仅是一项历史记载,它的意义非常重大,因为圣母同门徒们分享了最珍贵的东西,就是在祈祷中对耶稣怀有的生动记忆。
举行亚洲青年日的想法出自1991年准备前往波兰参加世青日的一批亚洲青年,他们要求主教们将青年们的需求放在中心,同时提议成立相关办公室代表亚洲青年发言。
来自路加福音关于复活的记载(路24:13-35)前半部分为我们描述了在困难中失望的门徒们。他们本来满怀希望地跟随着主耶稣,现在却低头返回原来的地方。
不过,耶稣履行天父慈悲的言行并未完全写入福音书内,因此福音是一部尚未写完的书,基督的门徒们应继续以爱的具体举动,慈悲的最佳见证书写这部书。我们人人都应成为福音活学活用的作家。
教宗首先解释“高山”的含意说,耶稣复活后在加里肋亚山会晤门徒们,因此山是“天主与人相遇的重要场所”。
教宗然後重构了门徒在尚未知道耶稣复活前的情形。门徒们返回自己的家乡,从事他们之前的职业——捕鱼,与此同时,门徒们内心因他们老师的离世而极度不安。
在福音的叙述中谈到跟随耶稣的群众来到空旷、远离村庄的地方,而且天也快黑了,门徒们却要求遣散他们。耶稣命门徒们给他们吃的东西。教宗说,门徒们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式全然不同:每个人只想自己,要将群众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