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神职主义的风险。您怎么看?你恰好戳中了伤痛:神职主义无处不在。例如,在梵蒂冈就存在着浓厚的神职文化,这种文化正在慢慢试图改变。神职主义是魔鬼使用的最隐蔽的手段之一。
接下来,我略谈一下以于斌为代表的中国神职的努力。1937年7月22日,南京代牧于斌发表牧函,提醒教友们三项主要的义务。一是为和平和正义祈祷,各堂区行九日敬礼、举行弥撒。
这是神职主义的悲剧,它导致基督徒,包括平信徒,让自己拥有特权(神职化他们自己)并将自己变为——正如这里所说——变成歪着脖子的充满自我主义的人。这是神职主义的瘟疫。
桑德里枢机接受梵蒂冈电台采访时,回忆若望保禄二世教宗的「深厚人性底蕴」;先教宗的人性来自他所历经的苦难、迫害、年幼丧母,以及在祖国波兰的政府敌视环境中的青春岁月和牧职生涯。
虽然如此,但我的骨子里还是有着信仰的痕迹,因此在五年多的部队生涯里,我常是以我是一个教友来约束自己的所言所行,每年都会评为五好战士。
而神学二年级的修生领受读经职,意味着他们正式成为天主圣言的宣读者,并且在修道生涯中迈出重要的一步。教友们以热烈的掌声对这16位修士弟兄表示了真心的祝贺。
在这个世界上确实有许多人,他们是从生命中去拾起一切生命可给予他们的东西,而从来不愿意奉献一点点出来,因此他们自私的生涯瞬息便被别人遣忘;因为从没有一位真正的伟人会从自私中产生出来的。
因为我知道,自己的打鱼生涯已画上了一个圆圆的句号……在生活中,每当我遇到痛苦和挫折的时候,就会想起这段不平凡的经历。
此次避静,翁德光神父让神父们不但从灵修生活和心理学方面去分享,更从他个人的铎职生涯中来分享他的生活及他的生命。他分享说:“我们每个人都是软弱的,但是我们要在软弱中去寻找天主的旨意。”
在这次避静中,神父从灵修生活和灵修心理学方面同大家分享,更从他个人的铎职生涯中来分享他的生活及他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