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造万物,为叫他们生存;世上的生物都有生命力,本身没有致命的毒素,阴府在地上也没有权势”(1:13-14)。
二十世纪后,原子弹的问题,生物伦理…所有这些问题无法只用科学来解决,而需要互补的视野,这个视野也指出了科学或更好说科学家的局限和义务。
例如:加入能成为信友模范的家庭生活或圣德的事迹;写明圣经引证的出处;加以省思关於忠贞和爱情教育课题;更认真地看待科技对家庭生活的影响,尤其是互联网和色情网络的影响;深入探讨生物伦理课题。
这是我们对彼此和所有生物的责任。人类健康需要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加以考虑,不仅是在科学研究方面,而且也是我们保护和保护自然环境的能力。
当代人热衷于寻找其它星球上智慧生物的存在迹象,却没有注意到「真实且生活的天主临在于我们中间」。
受造界时期大公领导委员会今年建议的主题是「生命的网络」,旨在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性。事实上,地球物种流失的速度正在不断攀升。
此外,水电站的建立也促使大量砍伐森林,危害到大量生物多样性赖以生存的环境。因此,需要唤起生态皈依的意识,教会应成为一个先知性的声音,让整体生态学列入国际机构的议事日程。
这个日子的宗旨是要提升民众对地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及其生物多样性的重视,同时也强调环境面临的多种严峻危机,以期能够及时有效地予以应对。(原载:梵蒂冈新闻网)
因为人不仅仅只有大脑或感觉,人是身体和灵魂的生物。“基督宗教与身体和心灵有同样重要的关系”。
(创1∶26)之后,天主就对人发出了不带任何商量余地的命令:“治理大地,管理海中的鱼、天空的飞鸟、各种在地上爬行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