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自己高尚无私的大爱、体贴入微的服务,让生活在这里的麻风病人深切体会到了家的温暖。
刚展开的禧年是“修和与希望的时节”。教宗方济各元月3日在梵蒂冈接见意大利卡坦扎罗马耳他骑士团的洗者圣若翰和圣史若望善会,向其成员如此表示。他省思了三个行动,即:朝拜、服务和前行。
“论及人应当时常祈祷,不要灰心……”(路18:1-8)可怜的母亲在祈祷中,时而抱着女儿哭求主怜,时而跪倒在祭台下向天父哭诉,她用心灵用全部的精力哀祷哭求说:阿爸父呀,我知道您是爱您的孩子们的,阿爸父呀,
回想车祸前,自己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出事的上午还在挂吊瓶呢!原来天主用这种方式,给我机会,让我修息、调整,他完全是出于一种爱啊!
自己平日里那些“爱主爱人”的豪言壮语究竟表现在哪些地方呢?那些头头是道的高尚理论究竟落实在哪一方面?再绝妙的文章,再响亮的口号,如果没有具体的行动,究竟有什么作用?
一年来,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曾经满目疮痍的巴蜀大地正在逐渐恢复原有的美丽容颜,曾经倍受伤害的灾区人民也渐渐走出忧伤与恐惧,重整旗鼓,开始了新的生活。
教宗本笃十六世关于爱德服务的《教会内在的本质》手谕于12月1日公诸于世。这份手谕对教会的爱德服务和主教在这项工作上的特别责任作了一系列规定。
今天的新加坡有两个向贫困地区、灾区提供帮助的明爱机构,一个专门帮助当地贫困的人,另一个提供国际援助。
天主是爱。天主在哪里?天主无处不在,处处都在。我渴望找到天主,找到那位焦急等我的耶稣,然而,无论如何冥思苦想,都没见到。我找了很久很久,也找得很累,几乎让我失去了信心。于是,我祈祷说:“主啊!
从那以后,我们本文的主人公,魏爷爷和她的孙女魏一,以及魏奶奶三人便开始了他们在芝加哥中国城中可歌可泣的感人生涯。魏爷爷和魏奶奶先送已达学龄的魏一到圣德力教堂附属小学的学前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