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撒意亚先知在当天的第一篇读经中宣告说,以色列子民在巴比伦流亡的苦役期已滿,要他们接纳上主的安慰。教宗从这一点展开他的弥撒讲道,他说:子民需要安慰。上主的临在就是安慰。这种安慰即使在苦役期也存在。
感恩经二:上主,求你垂念普世的教会,使你的子民和我们的教宗、我们的主教(主教献祭时念:我-你卑微的仆人),以及全体圣职人员,都在爱德中,日趋完善。
主礼者透过言语、姿势,使天主子民碰触到基督,并引领他们敬拜天父。主礼座椅表达领导会众、主持礼仪的任务。主礼座椅标记着领导的位置,而会众是聚集在代表基督的司铎周围。
我们不是孤独的人,我们是天主的子民,而教会正是天主的子民。他进一步表示,教会并非一连串的事物与利益彼此交织的产物,她是圣神的宫殿。在这座殿宇内,我们每个人凭着圣洗圣事的恩典成了活砖石。
那次会晤之後,我们设法作出具有象徵性的举动,不仅教会领导人或大公运动的专门人士参与,天主子民也要参与。
但每一位天主子民如何胜任并完成此使命呢?“真金不怕火炼”,首先我们都应该是真金!培养并拥有一颗赤诚的爱主之心,爱人之情是很必要的!
天主对子民的爱总是充满著怜悯,在祂与子民的盟约关系中,凡是怜悯的行为都来自天主,而人似乎总是缺乏和远离怜悯。天主对子民说:“厄弗辣因!我怎能舍弃你?
博瓦蒂神父表示,今日的「阿玛肋克人」,也在袭击天主子民中「最弱小的人」,也就是疲惫又虚弱的子民。
“我们的努力也必须成为一项呼唤,必须聚集羊群,使他们感受到子民的身份。这个子民也蒙召行走,为使天国在尘世得以早日实现而努力”。
(梵蒂冈新闻网)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的《教会传教工作法令》(AdGentesDivinitus)确认教会“在本质上即带有传教特性”,而福传工作是“天主子民的基本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