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这本书引领着我走进了教堂、走进《圣经》、走近了耶稣、走近了信仰,是这本书改变了我的人生观,坚定了我的信仰。也许这就是一种缘吧。
童年信仰记忆我出生于七十年代,因家庭之故,从小就是一名教友。那个年代我们村教堂被充公,作为大队编筐创收的场所。
我的信仰完全来自父母传承教育。他们三句话不离本行,言必颂扬天主,而母亲摇头晃脑教我念《要理问答》的情形,至今记忆犹新。
答案只有一个:我们应该喜悦,因为我们还有信仰,因为我们还有一位真爱我们的天上大父。 记得我与一位老神父交谈时,他曾谈到了他过去的经历,他原是在北京辅仁修院读神、哲学。
消息一发出,一呼百应,报名者甚众,大家都愿意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放弃假期原定出门旅游、走亲访友的计划,主动到基层堂区和教友们一起荣主益灵,利用各自的智慧、见证去传播基督的福音。
面对在场的修女们,教宗嘱咐她们「存留在天主内」,但要走到「最急需的偏远地方」,在那里为上主作见证。现时代有许多「磨难、贫困和压迫的处境」。
尽管日子过得苦,但妈妈的信仰很坚固,每晚让我们和她念晚课和玫瑰经,从不间断。圣堂开放后,妈妈每天到堂里跪圣体、祈祷。在妈妈的潜移默化下,我们的信仰根扎得很深。
新加坡地方教会充分意识到了博客和社交网络等现代网络新科技的迅速发展所带来的传播基督信仰、见证福音的契机。
刚进教堂的时候,我们什么也不懂,但从教友们的唱歌、读经的语调中,我们得到了享受,更让我们兴奋的是神父的讲道,那一句句圣言,那一个个道理,似乎都针对我们而讲的,让我们明白了如何对待物质享受和精神信仰、如何对待成功和失败等等
2010年中国上海的世博会是万人瞩目的盛会,规模之大也是历届不能比拟的,共有192个国家和地区设馆参展,其中不少是天主教国家,他们也带来了虔诚的信仰,很值得我们深思和朝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