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世界开放已是主流,现实生活中,我们吃、穿、住、行已和普世人群没什么两样,亦早已接受适应地球村的风格概念。
I.中国天主教神学教育概况 中国天主教会到今天还没有能够发展出具中国文化特点的神学思想,还依然披着厚重的西方文化的外衣。
跨入世纪门槛的中国教会——中国教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陈宾山 世纪之交,人们习惯于蓦然回首,用总结性的眼光来回顾历史的沧桑巨变,从中吸取教训,并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
教宗给予中国教会的慈祥关爱、对中华民族的高度重视、对习主席的真诚问候,更是给国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当近代基督教运动在中国较为广泛而深入地传播开来时,作为文化传教的一个有效策略,基督教文学也顺理成章地在中国得到了移植和延续,并且形成了一条不容忽视的支流,汇入到中国现代文学的洪流当中,尽管它远没有左翼文学
把17世纪整个欧洲艺术都属于巴洛克风格是宏观的划分。因此,要了解巴洛克艺术,必须到天主教建造的圣堂中看一看。
该堂始建于1883年,钟楼为中国清代典型木架结构,富于民族特色。经堂呈十字架形,土木结构,属法国风格。上世纪50-80年代被基层政府接管使用。80年代中期落实宗教政策归还。
3.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世俗化趋势 中国主流的传统文化与宗教具有强大的世俗化基因,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政经发展更是推波助澜,大有将世俗化进行到底的势头。这当然与中国近现代发展史是分不开的。
教会
1614年耶稣会士金尼阁神父回罗马上书教宗准许在中国行中文化礼仪,1615年3月20日教宗保禄五世应金尼阁的请求,由礼仪部颁谕准许以中文举行弥撒圣祭,诵念日课,任何当地(中国)神职人员并准许翻译《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