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苦有两种:一是与生俱来的苦,所谓人生一世痛苦八九,谁也逃不了人生的痛苦;理由其实很简单,因为凡受造之物,有喜必有忧,有生必有死,生老病死,是人与动物当面临的考验,谁也无法避免。
在耶稣的眼里,地球和自然界那一张张普通的脸,都在向我们诉说着许多非凡的事情。那么,耶稣在“麻雀与百合花”中,又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非凡事情呢?
成立伊始,主要负责堂区的部分礼仪工作;后因前往洞儿沟七苦圣母山朝圣的教友一年比一年多,堂区的接待工作十分繁忙,于是礼仪组的成员也开始负责接待朝圣工作队;2003年,礼仪组又开展了福传工作,并很快成为了堂区的福传主力
其后他传教于陕西各地,因见眉县豹窝地理环境酷似耶路撒冷之加尔瓦略山,遂绘图上报罗马教廷,经教宗庇护六世恩准,命名为“十字山”并给予大赦,遂购地兴建圣若瑟堂、圣母亭、十字山小堂、十四处苦路。
于当天在教区总堂开启慈悲圣门,并于12日在十字山朝圣地开启圣若瑟大殿圣门,又于13日在中华圣母山朝圣地开启圣母大殿慈悲圣门,来自各地的3000多名教友冒着雪雨,顶着寒风,与教区吴钦敬主教及近20位神父一道,朝拜苦路
300多名古巴青年在圣地牙哥参加了迷你世青节活动,从祈祷、参与弥撒、拜苦路,到传播福音,分享彼此的信仰经验。
为此我一直持反对意见:玛利亚·玛达肋纳也是一位在救恩史上有深远意义的人:她不仅在十字苦路上、也在耶稣进入坟墓以及复活时,在耶稣身边。
当我们大多数人热衷于通过虔诚祈祷、献祭、大赦及克苦来帮助炼灵时,教宗方济各在今年11月2日的追思已亡节的礼仪上结合这篇读经指出,让人“惊讶”的是“至高者似乎临在于最弱小者身上。
最近拜读了“信德”赠送的小书《嘉禄·富高——追随纳匝肋耶稣的芳踪》,被主人公的信仰人格魅力深深折服,在天主似乎缺席且世俗化严重的今天,这种折服再次让我涌现出匮乏久矣的信仰激情
六年来,在她的床前床后,挂满了耶稣与圣母像,她时时刻刻都与主对越。在院长嬷嬷、教友姐妹及护工阿姨的关心和护理下,愉快地度过了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