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答复上述问题,让我们一起来默想福音的三个场景:其一为耶稣在纳匝肋的会堂开始公开传教(路四16-30);其二为耶稣在复活后与前往厄玛乌的两个门徒同行(路二四13-35),最后是撒种者与种子的比喻。
正在为修士们听告解的比约神父得到一个神视:一位来自天上的圣者,手持锋利的冒火长矛,径直向他刺来……他在给神师的信中写道:伤口在流血,痛苦使我难以沉默……然而,这肋旁之伤比约神父还是成功地隐到
如今,我相信这四个关键词,在第57届世界圣召祈祷日这一天,福音所记载有关耶稣和伯多禄在加利肋亚海上风雨交加的奇妙经历为背景,也适用于全体天主子民。
德肋撒编译自CatholicNewsAgency(CNA)卡洛·阿库蒂斯的管家拉杰什的分享卡洛·阿库蒂斯的家庭雇了一个叫拉杰什的印度(婆罗门)管家。以下是拉杰什的分享:附近社区的人都认识卡洛。
阿肋路亚!」复活的宣告所彰显的并非海市蜃楼,所启示的并非神奇的配方,所指出的并非一条逃生之路,躲避我们正在验历的困境。
回顾教会历史,每一位圣人,从方济各亚西西到依纳爵罗耀拉,从圣女小德肋撒到印度的德肋撒姆姆,他们都是团体和时代的弱小者,然而,他们因为生命中有了“天国的种子”,却长成了一棵棵“时代的大树”,让当代和后代的人
爱这位纳匝肋的小木匠,就是爱天主!爱身边弱小的人,就是爱主耶稣的兄弟姐妹,也是爱天主(玛25:40)。其实,我们人不需要刻意地去“爱天主”,天主也不需要“我们人的爱”。天主本身就是爱(若一4:16)。
他们说:“有人说是洗者若翰;有人说是厄里亚;也有人说是耶肋米亚,或先知中的一位。”耶稣对他们说:“你们说我是谁?”西满伯多禄回答说:“祢是默西亚,永生天主之主。”
来自世界各地的人非常惊奇地听到这些来自加里肋亚的门徒们说自己出生地的方言!
刘主教不但将我带出国门,让我开阔视野,而且还经常嘱咐我要热心侍主、忠诚明智、谦虚学习……1992年10月20日,(自左至右)金树仁蒙席、作者、刘定汉主教、刘献堂主教和王顺元神父在马尼拉培德华人学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