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1年,罗明坚用中文写成了第一部天主教信仰著作《天主实录正文》,即《圣教实录》,此书极受欢迎且广为传播,该书采用一个中国人和一个西方学者之间的对话的方式,用拉丁文写成,后翻译成中文,是一本要理问答,
礼仪之争成为西方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秉持适应中国文化习俗策略及务实原则的耶稣会最终得到康熙的认可,虔诚而保守的道明会、方济各会落败,按“利玛窦规矩”成为在中国内陆传教士的行为准则。
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也采用了这一段旋律,也许这是西方最熟悉的中国旋律了,当时场内观众反响很强烈,后排的意大利观众席里掌声雷动,且持续了不短的时间,教宗频频回头看,颇显无奈,因为按照古典音乐会的规矩,在曲目的中途鼓掌是一种非常失礼的行为
前一位让西方人知道中国,后一位让中国人知道西方。利玛窦手持望远镜,瞭望天空。对康熙皇帝而言,利玛窦代表着所有来华传教士要效法的政治上的正确典范。今日中国把利玛窦看作“中西文化交流的黄金时代”的象征。
今日西方音乐的基础就起源于天主教的音乐,它的发展与天主教的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自然也受到《圣经》的广泛影响。
西方的隐修制式生活,承继无数先人的足迹,这些先人有男有女,舍弃世间的生活,一心追求天主,「以爱基督为最优先。」
为了培养修士的服务与实践,复活节期间,培育团的神父们决定让神学班的修士到堂区帮忙过瞻礼,而我便是其中一位。短短的三天生活已经让我有了深刻的体验,在此我将看到的四个场景分享给大家。
《新铎声》内容不但每期都有教廷文献的译文,如教廷圣部的部令、教宗的通谕,并且也有神学、哲学的论坛专文,以增强彼此的学识交流。
学习结束后,我去教区培育中心服务,在服务过程中,我感到自己在神学知识方面的欠缺,天赐良机,于是就有了到那里学习的机会,这为我又是一份恩宠。
文学、艺术无疑地也有很大用处,我们可以利用为开发理智有效的工具,并可以作为协助教会救灵的锐利武器,因此也可尽力学习,但这些俗学对司铎们的职务来说,属次要地位,倘喧宾夺主,只顾俗学而整个地放弃神学,那一定会使生活趋向不正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