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进入晚餐厅后,向他的门徒们展示他受苦难所留下的印痕,他甚至让那位不相信的门徒多默触摸他的伤痕。既然是耶稣的门徒,为什么会怀疑呢?
恒心等待教宗在弥撒讲道中,特别提到当天弥撒福音中的两位人物,“期待以色列的安慰”的西默盎,以及“总不离开圣殿”的亚纳,他们在玛利亚抱着的圣婴身上认出了所期待的默西亚。
西满回答说:“你是默西亚,永生天主之子”(玛16:13-16)。在西满回答之后,主耶稣基督给了他一个新的名字:伯多禄---意即“磐石”,并把天国的钥匙交给了他,更将赦罪的权柄也赐给了他。
编者按:今年是真福圣父庇护九世于1854年12月8日公布“圣母无玷始胎”为信德道理的150周年,本月又是恭敬圣母的玫瑰月,思索这篇文章中的分享,十分有助于我们对信仰的提升和对圣母的
这七句对经约写于七至八世纪,有共同的结构:先是一个来自旧约的默西亚称号,继续是这称号的阐释,最后以一句「求你快来」(Veni)作引子的祈求作结束。
弥勒佛和弥赛亚(默西亚)晋铎后不久,年轻的弥神父奉修会的派遣,开始了刻苦学习东方文化的艰辛旅程。
信德网讯6月29日是圣伯多禄及圣保禄的瞻礼,因着伯多禄的一句:主,你是默西亚,永生天主之子的信仰宣认,普世教会建基于爱的磐石上。
从此,地球上留下了救主的足迹,从此,历史承载了默西亚的使命。他入世做人,他选择了贫穷,他睡马槽住山洞,陪伴者是山中的牧童。他与弱小者为伍,他与卑贱者同行,三十年隐居乡村,作一个平凡的木工。
在接受审讯时,斯德望勇敢地宣认被当权者钉死的耶稣是救主,是天主预许的默西亚,并向那些当权者作出指控。负责审讯的人大怒,他却说:“我见天开了,并见人子站在天主的右边。”
默西亚不是必须受这些苦难,才进入他的光荣吗?这是一个全新的生活哲理。这个哲理告诉我们不必垂着头去承受痛苦,而该挺着胸去拥抱它。我们能够拥抱痛苦,因为我们知道新的契机将自痛苦中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