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5年柏应理(P.FilippoGouplet1624--1693)出版了《永年瞻礼》三卷供中国教友常年使用的瞻礼日历。
我生长在一个平凡的家庭里,那时,我的爸爸常年在外地工作,家里只靠我母亲一个人照顾,母亲为了我们姊妹五个劳累了一辈子,最后劳累成疾,不到五十岁就离开了人世,我知道我母亲一辈子很苦,全都是为了我们儿女,她一心想让我们过得好一些
书院现状如今领报修院在常年累月的风吹雨淋中渐趋朽坏,她的“残存”、“衰败”引来无数游客、朝圣者的感慨。楼板、椽子朽坏,屋面大面积漏雨!周围围墙跨踏,院后防洪沟渠堵塞。
因为工作的劳累和社会人际关系的复杂多变,在商海中苦苦拼搏挣扎的他,得了严重的抑郁症,常年失眠和食欲不振,本来强壮的身体很快消瘦衰弱。
很痛心的是,今天许多教友只有在弥撒中远远地看到他们的牧人,这还算是幸运者,有偏僻地方的教友常年根本就见不到牧人。
春节期盼忙碌了一年,尤其是常年在外打工的游子们,春节能和全家人在一起团聚是多么的温馨快乐啊!但也有许多人怕过年,都说太累,那是因为人们应酬太多,把太多的精力花在了准备吃喝玩乐上。
90岁的老人常年穿着一双破旧的鞋,鞋底和鞋帮都分了家,他幽默地说:“这样的鞋子夏天漏气、凉快、方便。”老神父的神贫精神彰显无遗。神父三餐只求填饱肚子,经常一碗面条,这就是神父的简单午餐。
1675年柏应理(P.FilippoGouplet1624—1693)出版了《永年瞻礼》三卷供中国教友常年使用的瞻礼日历。
我的法国朋友路易·让和安娜·玛丽更是多次拜访过他,求过他的降福,并看过他给我画的耶稣圣心像,因而后来在法国耶稣圣心显现的地方——巴莱毛尼亚,传颂着在中国有一位常年卧床的神父,敬礼耶稣圣心,画过耶稣圣心像的故事
66岁的崔秀兰大娘家境清贫,她有一个常年患病需要化疗的儿子和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孙女,一家三口相依为命。在这样清贫的环境中,她依然收养弃婴精心抚养长达6年之久,她舍小家为大家的爱德精神在乌海被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