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会后才意识到主就在我身边,当我走到生命的谷底,迷惘无助无力时,天主伸出了慈爱怜悯的双手,把我从死亡线上拉回,而且选择了我到他的圣心内,不断用他那活水泉浇灌我、滋养我,让我被他无私的大爱所融化。
教宗说:「我要说,重要的是认识在教会内并不意味着是一个协会的一份子,而是在天主的渔网内,天主将好的鱼和败坏的鱼从死亡的水里网进生命的土地。
教宗本笃十六世以这首圣咏的比喻,对照耶稣死亡及复活的奥迹,他解释说:信友们经过黑暗,如同埋在地底的种子,是为结出丰硕果实而死去的麦子。
mdash;即使我们也会像耶稣那样,面对那从革责玛尼山园到加尔瓦略山的苦路和被钉而死,我们也不会让阿肋路亚的歌声、生活方式与态度离我们而去,因为那为我们而生、为我们而活、也为我们而死的耶稣基督已经战胜了罪恶和死亡
然而,十字架使小圣女心满意足:我们的主痛苦地死在十字架上,然而这个爱的死亡美丽无比。
从此免疫功能全部丧失、且身体内器官(肝脏因药副作用已硬化)会渐渐衰竭直至死亡,按照医学论证存活概率1至3年,最长不超过5年。然而至今已18年过去了,我不仅仍好好地活着,而且在基督内活出了新生命。
小说中形态各异的力量之间的角逐、争夺,对个体家庭形成影响,苦难的现实如兵匪战乱、流离颠簸、亲人死亡,令作品戏剧性十足。而在这部作品中更受注目的是体现浓厚的基督教文化色彩,含博爱、牺牲、救赎的情怀。
因为我们都明白这端道理,死亡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生命的转变。愿把悲痛化做祈祷的泉源,求主恩赐新亡者和英年早逝者早日升天!内容参考天主教芥子网络,有删改
最后被毁的是死亡,因为天主使万物都屈服在祂的脚下。万物都屈服于圣子之后,圣子也要屈服于那使一切都屈服于他的父,好使天主成为万物中的万有。(格前15:25-28)。
无可争议的是,世界末日和圣诞节二者本身有着天壤之别:前者是灾难、死亡、毁灭的日子,后者是希望、新生、和平的日子;前者令等待它的人们惶惶不可终日,后者让人充满平安、感恩和喜乐的温情;前者史无前例、后无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