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希望中国的天主教,应该效仿佛教,在教堂及书籍上,一律将耶稣和圣母中国化,以上的圣迹大概是圣母给我们的重大启示吧!
于是,每天学习圣经和要理问答等书籍就成了我治疗、输液以外必做的功课。我还学会了天主经、圣母经等常用经文。神父对我的病情也非常关心,经常过问我的情况。
以后他在与这位知心好友的交往中,了解了很多有关天主教的情况,并详读了很多教会书籍,其中就有发行全国的“信德”。最后在这位朋友的带领下,李若瑟来到了北京西什库教堂并加入了慕道班。
稍后,他又通过多种途径,到其他地方的教友处借来当时极其珍贵的信仰书籍(大多是手抄本或油墨印制的),提供给青年们阅读,并藉着讲解来提醒教友。
这一时期,学习圣经成为教会上下的普遍认识,圣经及相关书籍的热销,从侧面可以看到牧灵方向的改变以及教友对真理追求的渴望。
先从圣经或其他有启发性的教会书籍中,读一些内容,然后对所读的内容静静地和深入地默想。然后,你转向天主,表明你的希望、畏惧、理想和对所受恩典的感恩之情。
本人的书籍、衣、物,亲人们可向教区要求一些作为纪念,其余全由教区处理。本人的工资极微薄,没有什么结余,也没有欠人的债。
这里顺便介绍一个小常识,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时代没有纸,当时主要用羊皮卷,书籍都是卷起来的羊皮卷,或是莎草纸、泥板等等。
刚祝圣为神父,范导江主教请他在主日天讲道,因为神学及圣经等道理书籍缺乏,加之,他只读了小修院,只好虔诚祈祷,求圣神指引,结果讲的道理比神学院毕业的讲得好,深得老主教的赞扬与教友们的爱戴!”
教宗继续说,许多人认为,生命的质量主要与经济机会、‘福利’、美丽和肉体的享受有关,却忘记了其它更本质的层面,例如人际关系、精神和宗教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