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处苦路回顾了耶稣从被判死刑到安葬坟墓的事迹,青年们在拜苦路活动中通过默想、艺术表演和在现世舍弃自我的圣德楷模,重新认识了耶稣的面容和祂在日常生活苦难中的各种经历,并祈求自己能因慈悲而被转变。
教宗期勉蒙召度奉献生活者以耶稣公开传教的生活为典范,勇敢地回答:上主,我在这里,请派遣我!
再看看耶稣的死亡与复活。耶稣从被其徒犹达斯出卖,被捕,交于殖民统治以色列的罗马总督比拉多手中,被鞭打,判死刑,钉死于十字架上。
斯德望一如耶稣那样,是位服从的见证人,因此受到迫害。那些用石头砸死他的人不明白天主圣言。斯德望称他们为执拗和心耳未受割损的人。教宗表示,说一个人未受割损就等於说他是外邦人。
当日下午17:00整,瞻礼前夕弥撒后,圣堂内张灯结彩、座无虚席,在传统的晚祷诵经声中,教友们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有序告解,等待着心灵的净化和圣洁,以渴望和期待的心情迎接救主耶稣的到来。
教宗三钟经(梵蒂冈新闻网)教宗方济各1月13日主受洗节在三钟经活动中谈及耶稣和人的关系,以及耶稣和天父的关系。当天福音记述了耶稣在约旦河接受洗者若翰的洗礼。
教宗三钟经(梵蒂冈新闻网)让我们向耶稣完全敞开自我,在日常生活中认出祂鲜活的临在。教宗方济各1月20日常年期第二主日在三钟经活动中如此勉励道。
天父一直临在于耶稣的生活内,当门徒问耶稣要如何祈祷时,耶稣教导向「我们的天父」祈求。
在当天的福音中,耶稣表示,受派遣而来的护慰者圣神「必要教训门徒们一切,也要使他们想起,耶稣对他们所说的一切」(参阅:若十四21-26)。教宗指出,「这是有关圣神的许诺。
但天主愿意圣母达成使命的方式却是特殊的矛盾的,她要以童贞之身产生耶稣,从人的角度来看,非常不合逻辑,天神给圣母带来了这难题,可圣母竟以一句充满信德的话:“愿你的话成就于我吧!”化解了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