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这道《手谕》,新的神学研究院将在宗座的体制范围内建立一个学术参照中心,在关於婚姻与家庭的科学领域为普世教会的使命服务,关注与一男一女重大盟约相关的议题,包括生育问题和照料受造界(第2条)。
教宗继续说:我们受造是为了爱与被爱。当天福音描绘了一个绝妙理想,它符合我们心中最真切的渴望。天主是爱,祂创造我们是为了让我们参与祂的生命,蒙受祂的爱,爱祂并与祂一同爱其他所有的人。
从回避信仰到福传,得蒙着主赐予的大恩,“你们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传福音。”(谷16:15)主的圣言彻底让我得到释放,从世俗的纷扰中解脱出来。
“在所有基督徒之间的合一虽然仍不完整,但它是以唯一的洗礼和在迫害中,特别是在上世纪无神政权迫害的黑暗时期,大家一同倾流的鲜血与同受的苦难为基础。”
当天的读经一取自《罗马书》,教宗以这篇读经内容(七18-25)展开弥撒讲道,着重阐述了外邦人的宗徒持续不断的“内在搏斗”,即“有心行善却力不从愿”的“内在战争”。
他在西班牙本地完成神哲学课程后,取得了心理学硕士学位;随后,他于1967年9月16日在方济各加布遣会发永愿,1968年3月30日晋铎。他以司铎的身分在西班牙从事多项职务后,于1983年派遣到智利。
圣言不是受造物,而是天主第二位,因为“圣言与天主同在,圣言就是天主”(同上1节)。令我们惊叹的是,正是永生的圣言“成了血肉”(同上14节),不仅寄居在我们中间,也成了我们中的一位。
他在念经前的讲话中指出,耶稣是“隐藏在地里的种子,随时愿意为结出丰硕的果实而死”。教宗以这番话来解释当天所读若望福音中记述的一件事:耶稣在受难的几天前来到耶路撒冷过逾越节。有些希腊人想见祂。
主耶稣在复活后派遣宗徒“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传福音。”(谷16:15)在升天前又教诲宗徒“直到地极为我作证。”(宗1:8)梵二会议阐明,福传这一使命每个基督徒都责无旁贷。
“怜悯人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受怜悯”接受怜悯在真福中并不是最小的。还有:“同情穷困贫苦的人是有福的”“怜悯而助人的是良善的人”。“义人整日可怜别人,帮助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