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书文神父对他说:谦卑自己,复兴教会、巩固老堂口、消灭白点村。逯军亮神父对他说:在外教区好好干,回堂口拼命干。神父们的鼓励给刘希合的福传注入了坚定执着的力量。
因为是教会礼仪中重要的日子,因此坛山、榆底、马村等各村的教友都按时到花林教堂参与本日的礼仪。坛山离花林虽然只有十里左右的路程,但是没有开通公交车,有私家车的更是有限。
宁晋县高庄窠村的师建民教友与大陆村镇的冯立全、张会峰两位教友在陆镇会馆聚餐叙旧,席间谈到了基督新教的音乐侍奉,三人一下子来了精神。看到基督教用音乐、歌唱、舞蹈来福传,搞得红红火火,真是让人羡慕。
10多年前的泊头小杜庄村还是一片信仰的不毛之地,然而今天的这里及附近几个村庄已经是有二百多教友的堂口了。这中间的福传故事还要从一个六十多岁的普通农村老太太徐庆芳说起。徐庆芳有三个子女。
之后前往邢台教区在被称为“圣召村”的孔小营教堂;宁晋县县长,民宗局局长,统战部部长,公安局局长,县委领导前往孔小营亲切会见甘主教,并表示关心与问候。
村与村有“联合基层基督徒团体”,加强村与村之间的联络。2008年8月,郑神父和一些热爱福传的教友创办了福传拉拉队,利用中国移动公司的免费飞信业务,给教友发送每日福音分享等推动福传。
事先仔细阅读主日所用的读经和福音,经过虔诚的祈祷和深层的默想之后,选择合适的主题,决定构造和素材、颜色,有效地表达出自己祈祷和默想的结果,然后耐心细致地寻找花材,通过巧手修筑,把插花艺术的精髓奉献(有如大自然将花和树最美丽的一面无私地献给人类
在教区的支持下,坐落在后南峪村的百年教堂重新回到教会,并且还进行了修缮。在这里特别感谢豆腐庄的教友,不辞辛苦前来和顺为修缮老堂尽心尽力。这个时期和顺教友的信仰热情也空前高涨。
渭南下吉镇南白村的白宏录教友,在转变之前就是这样的人。他说:那个时候,偶尔进堂念经也纯粹是走形式。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教外人向他提出的一个问题竟然使他的信仰发生了大的转变。
在离我们村三里多地的北河村西边的破庙里,住着一位双目失明的穷老婆婆,她靠乞讨度日。母亲从那里经过发现后,就多次去那里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