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令人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基础在于这份相互关系」。宗座生命科学院提到,疫情下浮现了有关个人权益和自由的课题,事实上权利与义务相辅相成。「人们自由且平等地和睦共处,这个问题攸关伦理道德,而非科技」。
诺西亚总主教在接受本新闻网采访时强调:“我们在圣周纪念耶稣为爱我们而献出生命,祂的爱比任何痛苦、疾病、传染病、考验和沮丧更强有力。
声明继续写道,今年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人类的相互关联和脆弱迫使我们认真对待在整个地球守护可持续生命环境的必要性。若是考虑到环境遭到破坏和气候改变的危险,这种态度就更为重要。
他的思绪回到了“罗马浩劫”,眼中呈现出瑞士卫兵勇敢地保卫教宗,直到献出他们宝贵生命的场景。教宗解释道,回忆过去的场景,会让人们联想到今天精神被“掠夺”的危险。
在为战争受害者祈祷之前,教宗省思说:“如果天主是生命的天主──祂是生命的天主──,那么对我们来说,以天主之名杀害我们的弟兄姐妹就不合乎情理。
生命不是暗淡的,生命该当追求伟大的理想。你们不要追随消极的人,却要在自己的周围不断散发来自天主的光和希望!你们知道,这希望不落空,绝不会落空!与天主同在,什么都不会失去,若没有天主,一切都会丧失。”
教宗在今年世界和平日文告中所说的是一个可靠的指南,他在文告中提到圣经所记载的事件,指出“这些古老的故事,充满象征性的意义,见证我们今天共享的信念:世上一切皆互相连系,若要对他人实践友爱、公义和忠信,我们一方面要真心爱惜自己的生命
这意味著,不应在对天主的伟大的梦想和形象中跟随天主,而应在耶稣的人性中认识祂,因此,也是在我们生命道路上遇到的弟兄姐妹的人性中认识祂。耶稣的言语在今天,就如在过去那样,引起极大的轰动。
他没有恳求恩宠,而是介绍自己:为他本身、为他的生命恳求怜悯。这是非常美好的请求,因为是祈求怜悯,即天主的同情、仁慈及祂的温柔。”
棺材里的镜子则让人看到棺材里的自己,也提醒大家向死而生,珍惜并善度自己的生命。在静默片刻之后,围绕着紫色棺材和烛光,以一首《求主赐予安息》开始了当晚的祈祷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