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先生进来跪下后,头低了下来,几分钟后就走了。后来神父发现这个人每天中午都会进来,每次都只待上几分钟,手上拿着像便当的东西,神父很认真地观察他是否会拿走什么东西。
二 2006年的最后一天,我去301医院看望季羡林先生。到达时是上午,而很早就起床的季老,已经在桌前工作了很久,他在做的事情是:修改早已出版的《佛教十五讲》。
7月12日,从港城友人朱铎处获悉,天主教(美国)纽约玛利诺会(Maryknoll)的林慈华先生(Rev.LawrenceW.Flynn,M.M.)于7月9日安息主怀,享年93岁。
卓达集团总裁秘书、文化传播中心主任陈松先生也作了发言。
奥运官员的南堂情节 萨马兰奇先生是位虔诚的天主教徒,早在1990年,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他参加在北京举办的亚运会开幕式期间,想请中国的神父给他的家人做一台弥撒。
这位先生也自然地应和了一句。我想说:饭前祈祷是多么美好的事。不是吗?
1944年,时任施庄会长单崇贵先生筹备建堂,永年教区首牧崔主教以无原罪圣母像相赠,施庄堂奉为主保。当时有许多问题,使建堂计划未能如愿。当时主教赠与的无原罪圣母像供奉于临时的祈祷所。
随后﹐加布里埃莱先生即被释放并返回家中。虽然他不能重任先前的工作﹐也不能继续住在梵蒂冈境内﹐但是因他诚心公开悔改﹐故给他机会重新与家人共度祥和生活。」
据现任会长若林支郎先生介绍,过去几年,沙勿略会在组织日本教友访问中国的同时,也出版一个《会讯》,举行过多次交流分享会,主题涉及中日建交30周年,中国教会现状以及中国学生在日生活等。
戴女士(右一)与当地主教悉尼华人天主教会会长陈克勋先生(左一)和北区主席MariaMok女士(右二)在派遣礼后本报(悉尼)讯2004年4月25日,在悉尼北区的Lindfield堂区一位华人教友戴佩诗姊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