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居京城,相当一部分时间,都是躲在小屋读书。读那些好看而又耐读的书——包括先秦子学里的孔孟老庄,包括宋明理学里的程朱陆王,也包括西哲与西哲史,还包括域外小说与散文随笔。
在那读书无用盛行的年代,在那靠工分吃饭的岁月,我和妻子含辛茹苦,义无反顾地让每个孩子上学读书,当时不少好心人劝我们别让孩子上学,为生产队放牛、看鸡,哪怕每天一个孩子挣得一分、半分工,也可挣点口粮。
大姐黄琴生,先后在黎里女子小学读书、教书,她受“五四”运动影响,思想激进,是黎里镇第一位剪短发的新女性,其校友至今对她印象深刻。二姐黄顺如,嫁给我国著名翻译家蒯斯曛(吴江名人)。
这导致我们晚辈们后来读书和找工作都非常困难。这也可以想象我们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是多么艰难!这也导致很多这样家庭出身的孩子在年轻时难以找到对象。
张蕴光先生1965年7月出生于河北衡水深州,先在国内读书工作,后移民德国继续深造及工作。
我的妻子原在徐汇女中读书,在修女们的培育下成长。她来到我家后,在一系列的运动中,作为右派家属,没有少受株连,但她逆来顺受,从无怨言。
1917年11月11日生于河北邢台威县张庄,1933年在赵庄小修院读书;1937年—1938年在景县修院就读;1939年回赵庄小修院教书;1940年—1944年在北京若石修院读神学;1945年经牛主教(
徜若一个神父不爱学习,视读书为苦刑,或不愿意搞活动、办教研,懒得做事,那就不要做神父,免得你成为平庸且不长进的神父。
……女孩不敢再往下想,她发疯似的跑进父亲的房间,对着父亲大喊:“爸爸,我不要读书啦!
然而,在那个荒诞的年代,读书也要给人带来祸端,却是你万万想不到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我在一夜之间就被打成了“反革命”。罪名是“地主阶级孝子贤孙”、“三家村黑店的小邓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