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一个被囚禁在牢狱中的人不一定就无法“释放自己”,任自己长年累月生活在“监狱”中,过着不自由的生活;一个天生残缺的人也不一定要一辈子让自己生活在不健全的“阴影的牢狱中”,任青春年华在自卑、残缺下悄然逝去
在这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今天,一些不良的世俗气息也浸入了修道人的生活中,追求舒适、贪求享乐的色彩越来越浓。世纪老人赵本笃神父所选择的圣母神乐院(男苦修会)的生活却成为了当今时代的一个亮点。
他于2021年完成了长达1250页的散文作品《七部曲》(Septologien),就是通过一位年迈画家的独白,对自己的生活与天主的关系作了悲喜交加的反思。
“接触一个穷人,救济一个穷人,是教会中的‘圣事生活’。你们是天主慈悲与怜悯的工匠:藉着陪伴无家可归的人,你们使爱的福音有具体的面容。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坚定的信念,那是他们生活的指示路标,是给他们注入心灵鸡汤的源泉。
生活在这个美好的人世间,我们不是没有归宿的孤儿,尽管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不如意。一位红衣主教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亚当、厄娃被赶出伊甸园后,乐园里的动物、天使们都吓得屏住呼吸。
八十年代末期,宗教信仰生活已全部放开。我们居住的地方是煤矿职工宿舍,没有教堂,教友也只有3位,离神父和教堂又比较远。
教宗方济各与青年儿童(梵蒂冈电台讯)教会在主显节当天也庆祝「世界儿童传教日」,旨在唤醒儿童与青年的传教意识,敦促他们透过自己年龄的生活型态与选择,做福音宣讲的主角。
已有将近一千名青年积极参与该会议的12个主题村,包括:工作与照料;管理与恩典;金融与人性;农业与正义;能源与贫困;利润与召叫;增进幸福的政策;不平等的二氧化碳;商业与和平;经济具备女性特质;转型中的企业;生命和生活型态
为此,需要一个可行的“决定性的转捩点”,那就是在“教育方面投资”,教育新世代有尊重受造界的生活型态,培育他们照料受造界、尊重他人,以及有新的生产和消费习惯,成为“以环境和人为中心的新型经济增长模式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