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悼亡者要有节,因为他已得到了安息;然而邪恶愚人不幸的生命,比死亡更为可悲。哀悼死者,为期不过七天;悲哭愚人与不虔敬的人,却是一生。
耶稣把自己的体血借饼酒相互分离,表示他的死亡。也就是说他将自己的体血做了牺牲。耶稣所说的“这是我的体,为你们而舍弃的……”,“这是我的血,为众人而流的……”都表示他为人作了牺牲。
教宗在弥撒道理中指出:“在这个节日谈及生命的经验,也就是与生活相对的死亡的一面,幷不为过,因为凡是在地上开始的,早晚都将消失结束,一如绿草一样,清晨出芽,晚间凋谢。
三、教会教理的教导:死亡、审判与永恒的生命《天主教教理》明确教导(参1716、1021-1032条):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而是与基督同死、同复活的开始。
1991年尼泊尔签署了《铲除各种形式歧视女性公约》,但此类暴力与战争、癌症和交通事故等相比,仍然是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年龄在19岁到44岁的群体。
他借着永生的神,已把自己毫无瑕疵的奉献于天主,他的血岂不更能洁净我们的良心,除去死亡的行为,好去事奉生活的天主?
他提到拉丁美洲地区,特别是中美洲,以及东南亚,那些地区「遭受水灾,洪水泛滥,土石流的袭击,造成许多人死亡,失踪和无家可归。」教宗说:「我要再次表达对因自然灾害而受苦的人的关怀,并为受害者及其家属祈祷。
我们要求所有人都坐下来启动对话,从而避免长期以来涂炭着整个国家的暴力、死亡、灾难和屠杀。传教士强调,各种消息混乱不堪本身便是一场灾难,真相是第一个牺牲品。
一辆卡车冲向圣诞市集的人潮,造成12人死亡,至少48人受伤。教宗获悉这「恐怖暴行」後深感悲痛,旋即寄发唁电向柏林总主教科赫(HeinerKoch)致哀。这封唁电由圣座国务卿帕罗林枢机署名。
刘修士的讲道深入浅出:解决痛苦的方法,就是认识耶稣基督,接受耶稣基督,耶稣基督就会与我们同在,拯救我们脱离苦难、脱离罪恶;只要我们悔改、承认错误,无论多大的罪过天主都会宽恕;面对死亡人都会惧怕,但有信仰的人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