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工程应遵行保护文化遗产的原则,包括保护其基本的宗教幅度,这是重视其价值不可或缺的条件”。
红磡圣母堂一月廿七日举办「改进工程筹款——千人盆菜宴」(图),千人共餐、聚首一堂,创下堂区历史。该堂主任司铎马伟良神父表示,筹办今次大型活动,既是为了筹款,亦是为了福传。
信德网讯经过两年多的设计、施工和建设,北京西什库天主堂(北堂)主教府修缮工程于10月23日竣工,重新恢复了历史风貌修缮后的主教府将作为北京天主教会和北京教区的办公、生活用房,并且部分建筑院落将对外开放,
80年代归还教会后,教友们在已故陈化育和张德正二位神父的领导下进行了较大的修复工程,1986年10月份完工。但因工程量大,资金不足,修复得较差。
整个工程需时两年。庞贝的主教代表整个庞贝地方教会向圣马丁的公波尼会神父们寄送了1万5千欧元作为兴建工程的经费,他祝愿能够通过其他的基金来令“圣马丁计画”得以早日完成。
1986年宣化区政府拨款8万元,教会自筹资金16万元,进行了全面恢复性工程。当时在已故本堂陈化育神父和张德正神父的的领导下,工程师赵惠、李武等精心设计,广大教友义务劳动,这次修复工程恢复三个祭台。
在耶稣的救赎使命过程中,祂与天父的对话是祂全部存在的炽热核心。
游行队形依次为:吊炉、十字架、蜡杆、辅祭人员、修士修女、神父主教、众教友,大家唱着《十字架上的救赎》,在备修院内自东向西缓步游行,游行完毕,在圣堂门口,举行了升十字架礼仪。
已经启动一段时间的修复工程中,重建工程参与者们产生了在钟楼顶上矗立圣母像的创意。
希望这份问答解读,既能成为神父讲授教理的辅助资料,也能帮助信友个人学习,让大家在参加弥撒时,能更深切地感受到天主的临在和救赎的奥迹。当然,本问答解读只是个人的理解与整理,难免有疏漏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