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论语·里仁》里孔子说:士志于道,而耻于恶衣恶食者,未足与以论也。大意是说既然一个有志之士立志追求真理,但却害怕自己穿不好吃不好,那么其余的事情就不用和他多说什么了。
我们周围的教外人倒成了不远万里来朝的“贤士”,而我们却成了身在福中不知福的耶路撒冷本地“居民”,岂不遗憾!
教宗于是继续说:“耶稣基督为了和人类相遇而降生。他带来的光是真理之光,为此我们当代的人不必害怕基督。他既然是光,就不会造成黑暗,只会照亮、澄清和启示。为此,任何人都不必害怕基督和他带来的讯息。
讲道中,英国主教团主席表示,当今人类迫切需要发自内心的“不断皈依”;而纽曼枢机的一生中时时刻刻鲜明感受到了这一召叫。同时,在场神长充分表达了希望纽曼枢机能够早日封列真福的愿望。
许多人因为信主要常去教堂,而教堂很远,终没有信成。而且在远离教堂的教友村,许多人也是有神父来举行弥撒就有信仰生活,没有神父来就没有信仰生活。
据香港教区周刊《公教报》报道,本笃会达味修士(DavidSteindl-Rast)表示,灵修能够为忙碌的神职人员提供滋养,而平信徒则要与神职人员分担教会工作。
不是我们爱了天主,而是天主爱了我们,打发祂的圣子来,为赎我们的罪过而牺牲性命。贾尼神父由此得出这个结论:若我们还能够渴望,那是因为我们被天主所渴望。这个意识能使我们克胜灵性上的不冷不热。
教宗指出,这些圣人的共通点是「信赖天主,勇于冒险,为了实现远大梦想而踏上旅程」。
教宗说,当天的福音敍述了一个在人性上尴尬和有冲突的情形,即是:若瑟和玛利亚订了婚,还没有生活在一起,但玛利亚就因天主的德能而怀孕了。
耶稣知道门徒们在路上争论的是什么,他们因“野心勃勃”而彼此争论谁最大。教宗解释道,这种争吵著“我必须走前一步,我必须获得晋升”是世俗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