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包括奉献一天的时间给圣经某一片段来做个人性的和默想地阅读。而这点非常重要:务必每天抽出时间私下聆听圣经,默想一段章节,阅读圣经章节。因此,我建议你们要随时带一本便携本福音书,把它放在包包里、口袋中。
1、寻求天主寻求天主的渴望是极其吻合人性的。对上主的寻求已铭刻在人心中,因为人是由天主创造的,而天主也不断地吸引人,只有在天主内,人才能不断寻找到真理和幸福。
在这里,耶稣也显示出祂自己与我们脆弱的人性同在,并成为我们伟大的榜样:他在沙漠贫瘠的石头中面对和克服的诸诱惑是他给我们门徒生活的第一个指导。
帕索里尼神父说,“在这个更关注我们自己的时代,避免无用及牺牲我们人性的有害行为”,集体的风险可能就是堕入自私自利,将他人置于次要地位。这便解释,为什么这么多爱和奉献生活的道路就这样轻易中断了。
·乔治·鲁奥(GeorgesRouault):他的宗教绘画作品充满对“人性堕落、基督之爱、审判与慈悲”的深刻反思,不是传统圣人画像,而是探讨灵魂挣扎与痛苦的见证。
这份超越人性的爱,他用生命行动点燃了无数心灵的火种。2025年6月13日,张士江神父和李荣品神父召集你的同工叙说你的生前事迹。舅舅,我和小虎去了。我知道你看到那一刻也会欣慰。
唯有天主的爱,才能孕育出新的人性。」(《祂爱了我们》宗座通谕,219)司铎职务是圣化与修和的职务,借着与基督奥体的结合而实践(参阅:《教会》宪章,7)。
(二)生态关怀的深度拓展:2025年《照料受造界祈祷日文告》继承圣方济各“关爱自然”的精神,指出生态危机根源于“不义、贪婪与对弱势群体的践踏”,呼吁基督徒将环保视为“信仰与人性课题”。
它不仅是对信徒的劝勉,更蕴含着关于人性、关系与生命意义的深刻智慧,跨越时空,为每一个寻求精神成长的人提供着永恒的启示。今天,我们愿与诸位一起分享三点内容:一、施与的本质:心灵的自由表达。
当今世界上,在我们中间最脆弱的弟兄姊妹首当其冲受到气候变迁、森林滥垦滥伐和污染等极具毁灭性的影响,照料受造界正是我们彰显信仰和人性价值的体现。现在该是言行一致、身体力行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