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照教育学的概念我们可以对情感培育作如下描述: “情感培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关于“愿祢的名受显扬”,教宗说,“我们也愿意祢的名受显扬”,要把这句话置于我们所关注的一切事上。愿我们是因天主的名,而不是因自己的名去行爱德。
“对贫困弱小者的关注有如测量关怀的温度计”。教宗表示,度简朴的生活意味着“见证出‘我们只要有耶稣就满足了’,以及我们渴望拥抱的珍宝是那些令我们想起耶稣的贫苦人”。
11月11日会议首日,教宗再次借由推文,吸引众人关注这个议题,写道:「我们必须终结丢弃文化,向天主祈求日用食粮。食物的废弃助长饥饿和气候变化。」
教会和教宗关注的焦点始终是人,是各纬度、各处境、各国、各大洲的人。人需要为自己的生命找到正确解答,找到生命的圆满意义。
我们希望以此姿态唤起人们的认识,关注和团结与穷人。」
新真福不仅照顾青年,也关注其他羊群在身心灵方面的需求。当时曾有传言说,他所给予的降福非比寻常,他的降福具有医治的能力。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有无数的人在他的堂区外排队,只为能够与他交谈。
上智大学「蒙召关注青年,为他们提供思想,与他们分享未来的愿景和盼望」。此外,上智大学的基督信仰和人文传统也符合《耶稣会普世性使徒优先》的另一项,即:与我们世界上的穷人和受排斥者同行。
文件表示,「这些关系里的若干问题是教会训导关注的焦点,如同《爱的喜乐》宗座劝谕关切的那样」。最后一章的主题是人类「违背天主命令、选择死亡之路」的历史;在天主的介入下,这段历史也成了「救恩史的事件」。
接着,教宗举出一系列不可推辞的义务,其中包括伸张正义与平等、关心饥饿和贫穷问题、对抗儿童受到侵犯的创伤、关注移民和难民现象,以及保护人的生命,包括胎儿和需要得到医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