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指出,在福音中,被钉十字架上为他人恳求宽恕的耶稣与那些喊着“钉祂在十字架上”的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他们不断向基督说:“救你自己吧。”教宗说:“‘拯救你自己’与救主的奉献出‘自己’猛烈冲突。”
答:我的祈祷是:愿此地所有的领导人,包括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领导人以及各宗教领导人,都知道勇敢地帮助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怀着积极的态度展望未来,并以信心对待他人,绝不可以对寻找他人感到厌倦。
它几乎超越了国度、肤色、民族、信仰,表达了一个人对于他人的谦虚、鼓励、尊重、礼貌、感恩的情愫;表现了一个人面对生活的人格、品格和修养;体现了一个人面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真正的幸福源于心灵的平安,一个内心平安的人比一个拥有其他外在财富的人,更能影响感化他人。人们之所以受那心地平安的人的感动,正是因为他感受到蕴藏在平安人心中的圣恩的吸引力。
冷漠成了一门技艺,不要再有这门技艺,这是一种从旁观望的态度,不关怀他人,好似他人并不存在”。
如今恰好相遇,绝不肯错失良机,因此便不顾他人阻止而大声喊叫,希望耶稣能满全他朝思暮盼的渴望心愿。试问我们自己,为求耶稣赏赐某一恩典时,是否也有巴尔提买那样如饥似渴的急迫诚切?这值得我们好好反思?
问题的解决在于天主教宗警告,封闭在自己看问题的视角和自己的主张内,结果就是“损人利己”,不聆听他人,尤其不聆听上主的声音。问题解决的方案不在于我们,而在于天主,因此需要以信赖之心聆听上主。
因此可以说,这是一个讲给那些迷失却不自知、反而判断他人者的比喻。福音意在给我们希望的讯息,因为其告诉我们:无论我们在哪里迷路、以何种方式迷路,天主总会来寻找我们!
关于祈祷比其他的行动更强有力,朱迪奇主教说:祈祷令我们更能忍耐,也帮助我们有信心,令我们以一个不同的、新的眼光来看待他人。
此外,圣父还向国际社会发出恳切呼吁,请求他们加紧努力,终止当前的人道悲剧,竭力保护那些受暴力影响和威胁的人,以及保障必备的救援物资,尤其为许许多多流离失所者保障最迫切的救援物资,这些人的命运取决于他人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