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个整体文明的命运危在旦夕:一个文明在寻求、试图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生活,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出发,但更重要的是从文化方面,它必须选择一些方式来保护这份对天主的宝贵信仰、一个构成身份的重要元素。
这些民族守护着一种特定的文化认同,一份独特的历史财富,如今他们不仅要面对自己文化内部出现的威胁,也必须扞卫自己的生存和土地。他们中最脆弱的群体是那些被称为处於自愿隔离状态的原住民。
例如圣高隆庞(St.Columban)和他的同伴们在一个文化颓废的时代把福音之光带到欧洲大地。他们的使命得以成功实现,其根基不在于战术或战略计划,而是因为他们谦卑和自由地顺从圣神的指引。
那是因为我发现我很幸运地占有了土山湾研究的“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就是我生活在一个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土山湾的价值的新时代,“地利”就是我曾经生活在一个大规模市政动迁之前的徐家汇,在我当时生活的圈子中,还可以遇到土山湾文化亲历者的后代
文件称,全球化威胁到非洲的利益,也成为了主催单一文化和死亡文化的工具。会议将于十月四日至廿五日于梵蒂冈召开。弥撒讲道中,教宗勉励参礼者成为家庭克服困难的向导,并在福音光照下重新发现充满希望的生命。
因此,中心最近举办座谈会,吸引近廿名有兴趣人士出席,与文化及宗教研究系主任交流意见。系主任黎志添教授告诉这些有志者,他们对天主教会的承担是进修成功的关键。
艺术家兼官员李日华也是利玛窦在南昌结识到的朋友,他在他的日记里无意中记下了1603年艺术品商人先后13次向他兜售古董字画的事,这说明与利玛窦观察到的一样,到了明代后期,在明代前期只流传于极少数精英人物中间的具有文化意蕴的物品
暨南大学夏泉教授发表于澳门《文化杂志》2005年春季卷上的论文:《清代中国传教士培训基地:澳门圣若瑟修院》获论文类一等奖(哲学文化类)。
因此,在复杂的社会与文化现况中,天主教大学必须以基督信仰精神作为行动的指导原则,在信仰的光照下不断进行智慧的反思和科学的研究;始终忠于教会所教导的福音讯息,为天主的子民和人类大家庭服务”。
卫匡国神父对解决中国的礼仪之争问题、实行利玛窦的传教路线做出了自己很大的贡献,他倡导的教会传播必须与当地社会和文化相融合的精神值得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