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并不能替代基督的在圣体圣事中的真实存在,在其它圣事中的圣事性本质、以及在有血有肉的人类团体中的公共敬礼。互联网上无圣事:圣事和礼仪强调的是参与与临在。
(宗4:20)亲爱的弟兄姐妹们:当我们尝试了天主之爱的力量、当我们认识了在天大父在我们个人和团体生活中的临在,我们不能不宣讲和分享我们所见所闻的事。
教宗说:“这就是相遇和对话的日常实践:一种不制造新闻的生活型态,但它有助于人类团体向前发展,增进⼈际友爱。《众位弟兄》通谕中有一章,即第六章专门论述这个选项:“对话与人际友爱”。
在菲律宾、印度、韩国等地,有些团体或堂区就成立了“手机短信福传中心”。印度尼西亚天主教主教团礼仪委员会在2005年就开设了一项移动电话短讯服务。
“有求必应”几乎是任何宗教信仰对于神明的基本期望,基督信仰团体也是一样。一般基督徒最常挂在嘴边彼此鼓励的圣经金句,往往是“你们求,必要给你们;你们找,必要找着;你们敲,必要给你们开。”
他们越过了各种困难而抵达,看到君王默西亚,因为他们知道人类历史中正在发生独一无二的事件,他们不想错过这个事件。他们在内里受到启发,而追随了。
我们信仰的耶稣是一个客观的成为血肉的人,他也是为我们牺牲的救主,他将引领人类归向他,我们也要生活在教会的共融之中。”
一颗悔恨的泪,从我们祖先的脸上划落,在先人们忧伤而焦灼的目光里,不知经过了多少个世纪,多少个春秋,才终于在时间有了记忆的刹那,传来救主拯救人类的福音。今夜无眠,举世欢腾,我们的救主就要诞生。
今日世界各地的文化形式各异,人类文化的走向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文化是社会的灵魂,世界主流、公认的文化则必须是健康向善的,才能维持整个人类世界秩序的正常运行。
当圣神的风在五十年前借着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吹向全球教会时,福传的热潮也一并掀起。圣神带领整个教会开始了革新、交谈与福传的工作。教会带着基督的嘱托你们要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传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