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接著讲到,今天也有不少人试图建造“一座城和一座通天的塔”,这些都是人的计划,也是我们的计划,都是为了服务于一个越来越大的“自我”,朝著一个没有天主的上空发展。
利己主义在基督徒的心灵中没有地位:倘若你以自我为中心,你就不是基督徒,而是一个世俗的人,只寻求你自己的喜好,你自己的益处。
教宗引用《愿祢受赞颂》通谕中的话说:“人类若不自我更新,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则无法更新。没有适当的人类学,则不会有生态学。”
(路十二49)教宗由此指出,我们不能再推迟为福音作的选择,却要放弃「各种懒散、冷淡、漠不关心和自我封闭的态度,以领受天主的爱火」。耶稣「召叫我们在世界上传扬这爱火,我们因此被认作是祂真正的门徒。
“共融”意味著“放在一起”,“共享一切”,“成为一个团体,而不是自我封闭”。这种初期基督徒团体的分享模式如今仍然切合时宜,“帮助我们成为慷慨而非吝啬的人”。
激发了学员们通过学习,提高业务能力,提升灵性修养,肯定自我工作价值,并以此为基础,满怀信心做好教会通讯工作。“你们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传福音!”
面对这样的情况,耶稣邀请我们“死于自我封闭和个人主义的傲慢,给兄弟友爱的精神腾出空间”。教宗最后总结道:“我们一旦开始品尝到耶稣给我们建议的新生命的喜乐,祂的这些要求就不会让我们感到沉重。
教宗向这些主教指出,「天主教会的共融是你们独特身分的一部分,有助于圆满实现这个身份,保护它不受诱惑,以免自我封闭,免得陷入排斥他人的民族本位主义」。
特别在每个下午和晚间的圣乐视唱课堂上,大家学会了如何标准的发声、运气、吐字,在一次次反复的操练中,学员们终于突破了自我,掌握学会了高低音之间的彼此协调,咏唱出了歌曲里的情感和意境,借着声与声的和谐音符的激荡与碰撞
基督徒的标准就是有自我贬抑和承受屈辱的能力。一个不能承受生活中屈辱的基督徒,那他就是‘虚有其表’或为图利益的基督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