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判断时不会左摇右摆了,做人行事更成熟了。面对世事纷纭便能够泰然处之,波澜不惊,荣辱不计了。如果有了这样的人生经验,就能进一步理解“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句古语了。
这就是说信德没行为,就变成了干树枝,你说你信天主,而你却不按教会的规矩行事,不承行天主的旨意;你说你爱天主却更加自私自利,不管别人的死活,而只关心自己的利益,这就是死信德,停止呼吸的信德。
教宗解释说:诚实的人不光在监督者或长上的眼下正直行事;诚实的人不担心自己会面临突然而至的情况,因为他从不欺骗信任他的人。
教宗说:亲爱的弟兄姐妹,我们蒙召如此行事:不抓住我们周遭的问题不放,或者为我们之间的某些不和谐而难过。
教宗继续说:当我们沉溺於自己的偏见,或者被虚假幸福的偶像所奴役时,当我们按照意识形态的逻辑行事,或者把压迫人的市场法则极端化时,我们其实就是走入了个人主义和自我满足的狭小牢房,失去了使人自由的真理。
我知道有人不喜欢我的行事作风,但我谅解这一点,思考方式不计其数,这既合情合理又符合人性,这是一份财富。」针对教宗个人的信德考验,他吐露自己也曾经历「黑暗的时刻」,不明就里的「空洞时刻」。
它隐藏在我们的行事作风中,我们难以觉察。如此一来,那个被驱魔的人就成了更糟糕的人,为世俗所累。而这正是魔鬼要的:世俗。」世俗是「进阶的『附魔』」。它是一种「迷惑」、「诱惑」,因为魔鬼是「诱惑之父」。
这些都需要慎重地循序渐进,如同此刻的耐心行事那样,但心门总是敞开的。」教宗最後对这次缅甸和孟加拉国牧灵访问作出总结评估,说:「对我而言,只要我能会见这些国家的人民、天主子民,便是成功的访问。
教会内的平等沟通要求始终遵循主耶稣的教导,态度谦和,彼此相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行事、说话真诚,不训斥不抱怨,虚心聆听,勇于纠错,耐心劝勉,扬人之长……若此,大家和睦相亲,
教宗首先说明,作为基督徒并不表示如同一伙精英那样行事,认为已把天主装入自己的衣袋。教会总是在忏悔和更新的旅途上行走,既圣洁又时常需要得到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