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最後谈到生命的气息、希望之神——圣神,指出我们若不呼求圣神,就无法保持希望。教宗说:相信有多难,希望也有多难。希望甚至比相信更难。
教宗指出:“每年,在四旬期开始的时候,这段关于耶稣在旷野中受诱惑的福音内容提醒我们,基督徒的生活就是追随上主的脚步与邪恶之神作战。”福音“显示出耶稣自愿面对诱惑者并战胜了它。
这一章谈了信仰与真理的密切联系,指出在真理危机的今日比以往更需要强调这一关系。然后谈到信仰与爱的关系,既然信仰与真理和爱密切相关,因此爱和真理彼此不能分离。
教宗多次提及“心灵世界”这个主题,源自圣奥斯定的思想,即奥斯定在其《真宗教》(Laverareligione)第39章72节中所写的:“不要走出你自己,要回归你自己,真理存留于人的内心世界。”
就像有人说:“疲惫不堪的人———路远;不能入眠的人———夜长;不了解真理的人———生死路遥。”这些人从不知道,喜悦为何物?
教宗在讲话中提出三个关键词——宣讲、见证和爱德,勉励道明会士满足近人的渴求,在穷人和有需要的人身上触摸基督受苦的肉体,好能成为真正的真理宣讲者。
两千年前的东方贤士象征着找寻救恩真理的天下各民族,他们看到天上出现异星,于是怀着寻找真理的勇气和毅力,跋山涉水,探求真理的根源。
这一真理之光显示给怀着信德接纳它的人,因为这是爱的奥迹。只有向爱开放自己的人才被圣诞的光所环绕。白冷的夜晚如此,今天亦然。天主子降生成人是历史上发生的一件事,但同时这件事又越过历史。
同他在一起,观察他的举止并聆听他的话语,他们在耶稣身上认出了默西亚;在他被钉十字架死后,看到他复活,他们确实相信他是真人,也是真天主,是天父所生的独生子,满溢恩宠和真理(见若1,14)。圣言成了血肉。
同他在一起,观察他的举止并聆听他的话语,他们在耶稣身上认出了默西亚;在他被钉十字架死后,看到他复活,他们确实相信他是真人,也是真天主,是天父所生的独生子,满溢恩宠和真理(见若1,14)。圣言成了血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