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第一篇读经中,依撒依亚先知用葡萄园的比喻告诉当时的犹太人和今天的我们,以色列就是天主的葡萄园(依5:1-7)。天主准备好了葡萄园的一切,播下了好的种子,期望有好的收获。
在荡子比喻中,罪恶指未能与父亲和兄弟建立关系,而圣善则是与父亲和兄弟建立关系。与父同在就是成圣、获得喜乐;离开天父就是罪恶、遭受痛苦。
他指出,现代科技时代,很多事物教人分心,并以失去对音乐的专注力来比喻失去对信仰的灵敏意识。他说:就像音乐感被噪音、生活节奏及现代及后现代的自我形象侵蚀和削弱一样。
所以耶稣用了骆驼穿过针孔这个比喻来形容这种人根本不能进天国。如果将耶稣这种表达的方法,与当你施舍时,不要叫你左手知道右手所行的相比较,就可以更懂得犹太人的思想形态了。
他续说,这与今天《福音》中的「雇工的比喻」有很多相近的地方,要互相鼓励和学习,献出各自所长。汤枢机最后送「天生我才」、「群策群力」和「与时共进」十二个字给教友。
圣经中耶稣讲了寡妇的比喻(路18:1-8),论及人应当时常祈祷,不要灰心。寡妇坚定持久的信德,给了我启示。
在培训班的开幕式上,教区主教以圣经中庄稼的比喻鼓励学员们说:我们这一方教会,如今庄稼多而工人少……你们因着主的召叫来到了这里学习,你们就要把这几天的时间完全奉献给主,把世俗的一切挂虑托付给主
教宗在弥撒讲道中以天主慈悲为主题,援引了福音中亲身体验到天主慈悲和耐心的几个人物,从多默到伯多禄,从厄玛乌的门徒到耶稣讲的比喻中的小儿子,都一一点到。
她又以比喻解释合一的问题:“以前神父的长袍有很多纽扣,错扣一颗就要重新再扣。很多分裂都由小问题引起,小问题可产生不和。”
我记得有一位神父,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比喻:说有一个人,当他小学还没有读完时,他就急于进入一所“名牌大学”学习。即使他很快进入这样的大学,试想对他是否有太大的好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