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福音昭告人类,基督的拯救不是把人从“贫穷落后”中拯救出来,也不是把人从“奴役压迫”中拯救出来,而是从“罪恶”中拯救出来。所以他名叫“耶稣”,解说“救世主”。□阿明摘自《生命与信仰》
你慈爱的目光,把匝凯和玛窦从金钱的奴役中释放出来,使罪妇和玛达肋纳不再只从受造物中寻找幸福,令伯多禄在背主后痛哭,又把天堂应许给悔改的右盗。
这是贩卖人口、奴役劳工、贫苦人打黑工或拿最少工资而当权者敛财的故事。这是腐败政客贪得无厌的故事!教宗继续说:然而,天主远胜过罪恶,以及人类的肮脏游戏。祂怀着慈悲之心派遣厄里亚先知去帮助阿哈布悔改。
教宗表示,这希望绝不令人失望,即使天主子民身在异乡、处在奴役的时候。这条希望的线首先从亚巴郎开始,天主对亚巴郎说话,到耶稣为止。
教宗继续说:当我们沉溺於自己的偏见,或者被虚假幸福的偶像所奴役时,当我们按照意识形态的逻辑行事,或者把压迫人的市场法则极端化时,我们其实就是走入了个人主义和自我满足的狭小牢房,失去了使人自由的真理。
教宗表示,四旬期是帮助我们再次仰望天主慈悲的恩宠时期,引领我们从奴役走向自由,从忧苦走向喜乐,从死亡走向生命。
我有多少个奴役我的偶像,是我无力从身上除去的呢?天主因而为我哭泣,因为天主心地温柔,祂有颗父亲般的心。
任何人缺乏爱都无法生存,若认为爱是争取来的,这便是严重的奴役。教宗表明,当代人的焦虑有可能出自下面这个原因:他们认为如果自己不优秀、不漂亮,就没有人关心他们。
教宗说:很多次,我们看电视新闻或者报纸时,会看到悲惨事件的报道:哪个国家的孩子没饭吃,哪个国家的孩子当童兵,另一个国家的妇女被奴役。哎,真是灾难!可怜的人!随後转话题,去看小说,看新闻後的连续剧。
教宗最后谈到崇拜偶像的第三个、也是最悲惨的阶段,指出偶像奴役人,向人承诺幸福的生活,却不予以兑现。我们发现自己生活在那个事物或那个憧憬中,陷入自我摧毁的漩涡内,期待一种从未实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