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急需以喜悦和承诺活出社团的幅度:即团结关怀,彼此相遇,分享成功或失败经验,以及汇集资源。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增加人类、社会和文化遗产。教宗吁请人们逆流而上,为人性尊严、接纳和自立而奋斗。
第一个提议的是建造苏伊士运河的天才斐迪南·德莱塞普斯(FerdinanddeLesseps),但这一次并不像在红海挖掘工程那样,最后以失败告终。
成功与失败,都是偶然的。基督徒的喜乐,绝不是来自他个人的灵性修炼,而是建立在他对救世主临在的体认。所谓“基督徒”,就是能时时觉察到“自己是需要被救赎”的人。
刚进教堂的时候,我们什么也不懂,但从教友们的唱歌、读经的语调中,我们得到了享受,更让我们兴奋的是神父的讲道,那一句句圣言,那一个个道理,似乎都针对我们而讲的,让我们明白了如何对待物质享受和精神信仰、如何对待成功和失败等等
退休教师瓦尔盖塞·查科(VargheseChacko)说:「仓促成婚最终会失败。」查科的儿子到美国旅游时邂逅一名印籍护士并很快回印度结婚,后来才发现儿媳早已有美籍男朋友,那人后来更勒索他。
不论他对人生怎样充满着欲求,他始终明白,一旦人格扫地,他在自己面前也会失去做人的自信和尊严,那么,一切欲求的满足都不能挽救他的人生的彻底失败。
教宗说,跟随基督的路不易走,青年会因个人失败气馁,或受快捷方式所引诱。他鼓励青年不要气馁,可从团体和教会当中寻求支援。
教宗表示,即使在“一切似乎都要结束的时刻”,在“困苦中,在生命的危机和历史的悲惨情况中”,上主“来拯救我们”,给我们指出醒寤和祈祷是需要走的大道,以免“我们被困难、痛苦和失败所吞没”。
比菲枢机主教以圣灰礼仪的话,“你既是灰土,你还要归于灰土”,为提示指出:对不承认不可见的世界的存在的人,死亡乃是生命的失败。不少人以为生命必将归于乌有,因此使生前的所行所为也变得空虚,毫无意义。
周神父在讲道中说;让我们把自己和家庭、事业、生活、学习、劳动、成功与失败,欢乐与挫折都奉献给慈悲的主。活出教友的品质,在信仰的道路上修治自己、提升自我。争做一个教会称扬、社会肯定的教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