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的救恩进入世间苦楚的深处,这救恩不仅拥抱全人类,也延伸至整个宇宙、大自然本身——人类的“oikos”(家园),以及人类的生活环境;基督徒的救恩延伸至“在世乐园”的受造界——大地母亲,因为受造界本是众人的喜乐之地和得享幸福的允诺
「耶稣的十字架救赎了人类和大自然,揭示了天主对祂的受造物的爱大于死亡的深渊。」这思想贯穿了教宗在追思弥撒中讲道的主题。
造物主抑或就是大自然本身。他们谦卑,使生活中的种种奇迹——譬如土地上生长庄稼,清澈的河水可供饮用,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都在表明,人的存在并不仅由人的力量完成。
是啊,如果大自然的一切都以金钱来计算,那么一个要献上多少钱,才有资格去沐浴阳光、观赏月色星辰?要付多少钱才能观看河流山川与无限美好的大草原?对于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享用的空气,我们付过钱纳过税吗?没有!
谁比乡村家庭更操心为后代子孙保护大自然呢?谁比他们更关心人与社群的和谐呢?促进家庭的规范与行动,无论在地方、国家和国际上,都十分远离家庭的实际需求,这才是需要填补的空缺。
我们「需要摆脱那只顾局部利益的游说的压力,克胜精神懒散的各种形式;需要真正为人、为公益和尊重大自然效劳的政治行动」。
教宗进一步指出:“谁能够否认为了对人类前途负责任和尊重大自然,今天的人必须比以往的人更具有小心观察的态度,批判性的判断,耐心以及规律呢?这些都是现代科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这些主教最后引用了教宗方济各在就职弥撒中的讲道,呼吁「所有在经济、政治或社会领域的负责人员,以及各位善心男女守护受造界、天主对大自然的计划、他人和环境,切莫容许毁灭和死亡的迹象伴随著我们现世的旅途」。
大自然美景第5届“照料受造界世界祈祷日”将于9月1日举行,相应的受造界时期活动也将从同一天展开,直到10月4日结束,主题为“生命的网络”。
大自然与人类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