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解释说:“从福音这段记载我们可以看到行文中的要义,那是望教者走向圣洗圣事的过程。这在古代教会中也称作启迪或光照。
教会礼仪年是根据天主救恩计划,因此应该感应在信者的经验中,如同阳历或阴历自然反映在人的生活上。后者不容多去讨论,至于教会历值得信徒敏感地反应。
教宗指出,罗马富含普世精神,“为仁爱效劳,慷慨好客、亲切友善,款待朝圣者、游客、移民,以及处境十分艰难的人:极度贫困者、孤独之人、病患、服刑人和被排斥者,都应该是这一精神最忠实的见证人”。
再具体点来说,我最后一次去探望一个孤独的人或病人是在什么时候——每个人在心里回答——或者我最后一次为符合那曾要求我帮助者的需要而改变我的计划是什么时候?
今天福音在给我们谈论耶稣,那降生成人者时,告诉我们说:“光在黑暗中照耀,黑暗不能胜过它”(若1:5)。这让我们记得,天主的爱是那么强而有力,没有任何东西能胜过它。
在辅导时,导师应注意受辅导者的行为模式,他的整体生活,他的价值取向,这样会有助于受辅导者摆脱个别行为所造成的困扰。
耶稣在最後晚餐上对门徒们说:「你们放心,我必不撇下你们为孤儿」,我将派给你们一位「护慰者」,即圣神;祂必会在天父面前替你们辩护。
传教使命也防止我们在大脑中分门别类,认为教会内有纯洁和不洁者的概念:其实,我们众人都是天主的子女,包括所有罪人和所有接受圣神的人,因为圣神有能力使我们成圣。
此外,还有12000多名义工陪伴者和2千名牧灵人员。
随后神父把祭衣束起,蹲下身开始用温热适中的水为12位教友挨个洗脚,效法耶稣在最后晚餐中为宗徒洗脚的爱的举动,使被洗者深受感动,此时爱在指间流动,温暖着每一个教友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