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上了年纪的老教友高兴得流出了眼泪,他们拉住神父的手久久不肯松开,仿佛一松手,我们就会立刻消失似的。
于大姨的丈夫老赵脾气很暴躁,我刚认识于大姨时,就听说因着信仰,老赵不知折磨她多少回。神父来时,总不敢把神父领到家中,怕老赵找麻烦。
做儿女的,常回家看看,会给老人们带来生活上的帮助,精神上的慰藉,这是我们国家道德风尚所提倡的,公教儿女更应该勉励实行。
沧州教区河北王堂口新建教堂(张祝永摄)河北王村,原来叫王庄,因位于老沿河的北岸,后来人们都习惯称王庄为河北王村。该村有1500多人,按四规账登记,教友人数为220人。
某位比较年轻的神父被邀请在疗养院给老会士带四旬期避静。那位神父的默想焦点放于比喻中“荡子”的行为:他挥霍了遗产,之后却后悔了,最终走上回头路,回到他父亲的家。我们的初学导师碰巧也在现场。
据老教友讲,外国神父平易近人,做事一丝不苟,但在信仰上的传经布道,却是不苟言笑的,让人肃然起敬。
我们的拳拳爱心、浓浓真情,让这些因麻风杆菌侵袭而失去健全肢体、失去温暖亲情的老人们倍受感动;让这些饱经风霜、饱尝艰辛的爷爷奶奶们倍感温暖。
可是作为寒假福传志愿者,在老、中、青、少年团体中作选择时,我竟然鬼使神差地选了少年班。很幸运地,对儿童辅导很有经验的廖修女与我一起。
海门教区婴德会全体修女以及在外教区服务的南通籍修女也都参与感恩圣祭。
但他们还是十分好客,尤其是教内的神父、修女、教友。更让我感动的是他们常为小区里的外地民工义务的烧送开水,使外地民工,都愿与他们交结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