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主教黎鸿升(右)和意大利的朱利奥多利主教(左)七月五日为澳门圣若瑟修院内的利玛窦铜像揭幕。朱利奥多利主教是利玛窦家乡马切拉塔教区的主教。
这些作家大都是德高望重的人,他们中有很多人是主教,或是神学家、历史学家、思想家、演讲家,例如欧瑟伯、戴尔都良、奥利振、依勒内、奥斯定、亚大纳削等人。这些人教会惯常尊称他们为教父。
看到女儿的劳作终不见收获,宋文善夫妇听主的话:你们要使天下万民成为我的门徒(玛28:19),到市里生活十余年的老两口决定亲自回老家,建一个福传阵地,接替女儿的工作。
教宗保证不断为圣玛尔谷宗座、埃及和全中东基督徒团体祈祷,同时也特别念及最近因信仰而遭迫害的科普特信徒。教宗说:即使我们的共融还不很圆满,但我们的共同点大於我们的分裂。
她出生於18世纪末的意大利佛罗伦萨,曾担任洛林大公爵子女的家庭教师。
有一天,他向全班郑重其事地承诺:谁要是背出《圣经·玛窦福音》中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内容,他就邀请谁去西雅图的“大孔针”高塔餐厅参加免费聚餐会。
接著,枢机以福音中玛尔大和玛利亚的形象来解释萨亚斯修女的生活经验:她们各以自己的方式接近耶稣。他解释说:“玛尔大是高兴款待和慷慨行动的象征,而玛利亚则是细心聆听天主圣言沉思默想的典型。”
这项聚会由三宝垄总教区、印尼主教团秘书长普加苏马塔总主教发起,到时佛教和印度教领袖也将会出席。普加苏马塔总主教说:在印尼对话是至关重要的,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
这里不只是去探寻约旦河的源头,最重要的是耶稣曾经来到过这里——斐理伯的凯撒勒雅(路9:18;谷8:27;玛16:13)。
在印度班加罗尔麻风病人、贫困潦倒的社会最底层中服务了三十多年的英国籍传教士杰奎琳•简•麦克安修女终于获得了印度永久居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