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机问候语“寂静的声音”,这表达着我在圣召上朝拜圣体的体会和心得,我相信这是天主圣神赐给我的光照和灵感。
那一年母亲生下妹妹刚刚满十二天,就被日本人掠走去当奶妈,我的父亲看着嗷嗷待哺的妹妹,突然的灵感使他想到他的家是最安全的地方,想到是天主的安排才能让这个生命生存下来,于是,小妹妹被天主教西什库仁慈堂收养了
他说写作前要祈祷,求天主赐予写作的灵感,也要求写作者的主保圣人圣方济各·撒肋爵。祈祷是求天主圣神与我们同在,求主保圣人与我们同行,这样我们才能为教会文字福传做出应有的奉献。
他的“无边无际的爱德没有界限”,因此教宗转而谈到教会和基督信徒在社会中的社会行动,这个行动常该从耶稣的救赎讯息获取灵感。
你们要珍惜这宝贵的遗产:熟悉他们的故事,研读他们的生命与服务事工,效法他们的德行,从他们的热忱中汲取灵感,并经常热切地向他们祈求转祷!当今世界太常提供那些令人质疑、昙花一现的功名利禄,切莫为其所迷惑!
经过多年的牧灵工作,已经感到困乏的神父们,通过自学,会对这些专题有更深的认识,帮助自己更新自己的神学知识,特别是他们在给教友举行殡葬礼仪时,不管是讲道,还是设计礼仪时,都会有新的灵感。
为使信友善度信仰生活,他们从中国人对神诵经祈祷的癖好获得灵感,也从异教徒们的施教方法受到启发,利玛窦和罗明坚从一传播福音开始起,就将教理的主要内容与需要诵念的祈祷文结合起来。
唯独对于他人的人生,他持一种观察的态度,并在音乐中将这种画面改头换面,但这并非是他最令人羡慕的一种天分,他最令创作人羡慕的是他那发动机般无止歇的灵感,他到现在还有写不完的歌。
在宣讲、探访团体、聆听司铎与执事、进行行政决策等每一事务中,他皆以基督善牧的爱德为动力与灵感。
现在,我在中国生活了大约20年,利玛窦已经成为我的一个真正的灵感,就像在他死后四个世纪的今天,对这里的许多人一样。我已经意识到利玛窦对许多中国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已远远超出了中国的小型天主教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