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场景给人一种默示的感觉,因为在这儿「不同的种族、人群和语言」同声祈祷歌唱,那种精准,和谐程度在罗马的伯多禄大殿都很难见到。
埃及科普特天主教吉萨教区主教安巴·米纳蒙席告诉本社,“揭示他们被割喉的视频就像是一部令人毛骨悚然的影视场景,目的就是为了制造恐怖。
教宗再次引用受刑人的母亲在监狱外面排队进去探监的场景。他说:「儿女比耻辱更为重要。天主对我们也是这样:我们比我们会犯的所有罪过来得更加重要,因为祂既是父亲,也是母亲,祂是纯粹的爱。
然后,教宗回到当天的福音,谈到无花果树的枝条发嫩、生出叶子的场景。教宗指出,有如嫩叶的温柔促使「希望在世界繁荣昌盛,减轻穷人的苦难」。
当时大公会议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非天主教的其它教会团体代表和观察员都静静地留意会议的进行。这个形象在大公会议之后的数十年间,成了天主教与东方和西方教会各团体对话的写照。昔日的静默成了日后的共融。
分别时那种依依不舍的场景,真是催人泪下。以至于有的修女,都不敢回头再看,深怕让孩子们看见自己泪水涟涟的模样儿。
相信,当你们看到那一批批的志愿者们如排山倒海般涌往灾区的场景,你们的在天之灵一定会备感欣慰!让我们真诚地为你们祈祷,愿你们永远安息于天主的怀抱中,享受永恒的安宁!灾区的人民,你们的痛苦不会白受!
《马尔谷福音》如此描述了耶稣受洗的场景(谷一9-11),那时候天上传来声音,说:“祢是我的爱子,我因祢而喜悦。”
我们听说过耶稣行的奇迹,圣史马尔谷用了很长篇幅去描述发生奇迹的场景:朝向“加里肋亚海”(谷7:31)。这两个地区有什么共同点呢?实事上,它们主要居住着外邦人。它们不是犹太人定居处,而大部份是外邦人。
但在当天福音描述的末世场景中,耶稣也“燃起希望”,称人子“带着大威能和光荣”降来,由四方聚集“祂的选民”(谷十三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