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济各一如既往地按照圣依纳爵的风格,归纳了三点:坦率、自由地说话;不封闭,而要开放;向人的思想和心灵说话。教宗首先谈到第一点,他说:传播常常屈服于宣传、意识形态,政治意图或经济与技术控制的目的。
因此,基督徒不可自我封闭,否则我们将浑身满是封闭的臭味。善牧将亡羊背在肩上的图像象徵耶稣对罪人的关切和上主绝不容许任何一个人掉队的慈悲。善牧是唯一的真主角,一切都得仰赖祂。
教宗勉励众人不要让封闭、冷硬的心阻止我们活出真我。他解释道,禧年给予我们恩宠,让我们“彻底敞开”心门,迎接希望。他也向大家保证,即使在最艰难、最具挑战的时刻,希望永远不会令人失望。
这是真的:很多次我们的安全感令人封闭自己,束之高阁,犹如旧书。也许他们是遵守法律的人们,他们行慈善、按时守斋和祈祷。
在《若望福音》中,经师们的态度从封闭转为「严苛」。教宗解释道,这些人只会以自我为中心,对圣神的化工反应迟钝,对新事物无动於衷。他们完全没有能力「分辨时代的讯号」,俨然是陈腔滥调的奴隶。
意大利主教团的信中提到,直到4月30日,在封闭环境仍要佩戴口罩,因此,在进入封闭的礼仪场所也要戴口罩。
教宗指出:要是我们自我封闭,只掌握原有的知识,我们就无法在文化上成长。相反地,要是我们去寻找他人、其它文化、其它思维方式、其它宗教,我们便走出了自己,开始那称为对话的十分美好的机遇。
关於这一点,迪托拉辅理主教指出,「在有形的封闭出现之前,心理的封闭已先存在。封闭始於人的心灵深处。
耶稣不得不提起增饼的事迹,好让他们从封闭的环境中走出来,因为诱惑封闭我们,夺去我们的一切高瞻远瞩的能力,封闭了我们所有的视野,就这样把我们带向罪恶。
我有一颗敞开的心,还是封闭的心?一颗向天主敞开的心,还是对天主封闭的心?一颗向近人开放,还是对近人封闭的心?在我们内总有一些因罪恶、错误、过失而产生的封闭:我们不要怕!